Skip to main content
Blog讀書心得

《我可能錯了》:我從森林智者的一生學到的,能一輩子受用的 10 堂課

今天我要分享一本我近期最喜歡的書,它雖然很薄,但是威力驚人,讓我翻開沒多久就讓我又哭又笑,又可以時不時讓我忍不住把書合起來,細細品味剛才讀進去的字句。它是我之前有提過很多次的《我可能錯了》

作者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 是瑞典人,他在 27 歲的時候放棄一個保證能讓他功成名就的工作,想要好好地找自己,後來跑去泰國的森林寺院修行,一待就是 17 年,之後他還俗回到瑞典,不但找到了真愛,還成為家喻戶曉的演講者和冥想導師。

這本超級暢銷書是作者的第一本書,也是他的最後一本,因為他在 2018 年被診斷出罹患了漸凍症,並且在 2022 年的 1 月 17 號,在家人的陪伴下結束這趟人生的旅程,享年 60 歲。

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地方就是作者 Bjorn 實在太誠實了,他會描述在冥想的時候睡到臉部著地,要不然就是不斷產生許多可笑念頭,或是會忍不住偷瞄來練習冥想的泰航空姐等等。他也很誠實地描述了還俗回瑞典後,經歷過的自我懷疑和憂鬱風暴。是不是感覺跟那些看透塵世的得道高僧們完全不同?

而當一位記者採訪他,問他在這 17 年的修行中,學到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的時候,他說,在關照自己的內心之後,從最寂靜的內在浮現出最誠實的答案,就是:「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

我實在無法描述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震撼,Bjorn 說這是他的超能力。

今天這篇文章,我會把從這本書中學到的 10 堂課分享給你,一定要看到最後喔。

首先要給出版社一個大拇指,這是極少數我覺得繁中版的封面比原文版好的。

Adoración by Tomás Sánchez

圖片來源:Art Summit

這是古巴重量級畫家 Tomas Sanchez 在 2020 年的作品《崇敬》(Adoración)。

這幅畫作的意境就相當符合書中想要傳達的放下和臣服,真的挑得好。

這本書雖然是從他小時候的經歷開始講起,但每一章都有其獨特的智慧,相當適合在心煩意亂的時候拿來翻一翻。

我很確定這會成為我隔一段時間就會找來讀的書了。

第一次讀的話,我建議可以找個安靜的周末,把手邊的事放下來,泡杯咖啡慢慢的品嘗這本書。

如果想配個音樂的話,我這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反覆聽的是馬友友的 Yo-Yo Ma Plays Ennio Morricone

我聽的過程中讓我頻頻掉眼淚,也推薦給你。

那我們就開始吧,以下就是我從《我可能錯了》這本書中學到的 10 堂課。

第一課:隨時覺察是否活在當下

《我可能錯了》第一課:隨時覺察是否活在當下Bjorn 分享一個他八歲的時候的體驗。

有天他跟平常一樣比其他人都早起床,在瑞典東南部小島的阿公阿嬤家中,走來走去等弟弟醒來。

他走到廚房的窗戶前面時,突然感到內心的吵雜聲忽然停了。

一切變得無比寂靜,他看著那台放在窗台上的鍍鉻烤麵包機,美到令他屏息。

時間靜止了。所有東西的周圍似乎都透出微光。幾朵蓬松的雲從晨間湛藍的天幕中露出了微笑。

窗外的樺樹搖曳著閃閃發亮的葉片。無論目光轉向何處,迎向他的都是美景。

那時彷彿全世界都向他低聲說道:「歡迎回家。」

那是他第一次真正有回家的感覺。

他的心完全在當下,腦海裡毫無念頭,接著淚水湧上雙眼,胸口一陣發熱,他把這股暖意稱為「感激」。

他說,我們每個人都能開始覺察,持續覺察,當下覺察。

那天早上在烤麵包機前綻放的,就是這種覺察。

這是一種很舒服、放鬆的感覺,念頭、情緒、身體的知覺——一切都順其自然。

這時的我們會變得更開闊一點,會留意到自己內在和周遭先前沒意識到的事。

這種感覺很親密,就像擁有一個永遠在你身邊的隱形朋友。

隨時察覺,讓自己活在當下,也會讓你身邊的人更願意親近你。

我們每個人都遇過那種心不在焉的人嘛,明明在跟他掏心掏肺講心事,對方卻眼神飄忽不定,甚至時不時拿手機起來看訊息。

這種人你會想跟他交朋友嗎?

仔細想想,我們對孩子是不是也會犯這個毛病呢?

久了以後,你還會怪他們都不願意跟自己講話嗎?

隨時覺察自己有沒有活在當下,是我今年在做的最重要的練習。

除了打坐冥想以外,我也盡量遠離會讓我分心的東西。

上個月我還把手機換成了智障型手機,幾個月之後再來分享心得。

我昨天晚上睡覺前,不知不覺看著女兒出了神。

我看她認真地堆積木,我注意她的眼珠和眉毛不停的在動,有時候還會皺一下眉頭。

當她把最高的一個圓柱體擺好後,她開心地跑去抱躺在旁邊的媽媽。

我看得熱淚盈眶,心中充滿了感激。

這就是我日常的覺察練習,跟你分享。

第二課:世俗的成功不一定會帶來快樂

《我可能錯了》第二課:世俗的成功不一定會帶來快樂應該所有人都會同意,我們人活著就是要快樂,對吧?

但很多時候,當我們沿著爸媽、老師、甚至電視上指點我們的那條通往快樂的路前進時,很少會有好結果的。

這個現象發生在我身上,同樣也發生作者身上,而他的故事更極端。

他 23 歲就獲得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的經濟學碩士學位。

26 歲時,他即將進入瑞典燃氣公司在西班牙的子公司,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財務長,完全就是商業雜誌會報導的封面人物。

但他相當不快樂,他這一路上都是憑著意志力,強迫自己假裝對經濟和商業活動有興趣,為的只是讓爸爸感到驕傲。

這能夠靠假裝和毅力撐個幾年吧。

但他內心知道,他一定得從工作和每天做的事情中獲得激勵跟養分,而不是自我消耗,才有辦法走得長久。

他對自己常常有些靈魂拷問,既然自己不喜歡上班,一想到工作就焦慮,為什麼要持續做下去?

他知道身為公司的財務長,任務就是要讓公司賺更多錢,讓股東的財富最大化,但這對他有什麼意義?為什麼他得感興趣?

他那時候正反覆讀一本書,叫做《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書中講到一個觀點深深的打中了他:

「人心中的寧靜、平和、安住,不會被一直潛伏的念頭擾亂——這是一份值得獲得重視的寶貴禮物。」

於是他嘗試了一次 15 分鐘的冥想。

當自己的心稍微平靜下來後,有個想法忽然從內心中浮現,後來變成了一股極強大的動力,完整地出現在他眼前:

「是該往前走的時候了。」

於是他花了五秒就決定要辭職,並且全身隨即充滿了力量。

這是他這輩子為自己做的第一個決定。

我還記得在聯發科當業務的最後一年,經歷了跟他很類似的遭遇。

那時我日復一日地跟客人講一樣的幹話,去同一間餐廳應酬,做一些自己都覺得很蠢的、為了交差的報告。

雖然那時候從世俗的眼光來看,我已經是人生勝利組了。

但我很清楚,我的內心正在一點一點地死去。

當我下定決心離職的那一刻,真的是那一瞬間,我也是感到整個人活過來了。

我決定騎腳踏車環遊世界,而作者選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第三課:專注呼吸是鍛鍊大腦最有效的活動

《我可能錯了》第三課:專注呼吸是鍛鍊大腦最有效的活動剛剛講到作者是在 15 分鐘的冥想後冒出了離職的念頭的。

這裡的冥想是從英文 meditation 翻過來的。

但是翻成冥想可能會有很多人有誤解,好像一定要想像一些圖案,或反省過去的所作所為之類的。

甚至有人會把冥想跟宗教以及神祕力量連結在一起。

事實上 meditation 的做法有太多種了,但共同的目的都是鍛鍊大腦,讓我們現代人轉個不停的腦袋能夠停下來。

我覺得比較接近的翻譯其實是「禪定」。

而每天練習禪定,讓自己的身心和大腦轉變成更能專注、更有抗壓力、更有同理心的過程,叫做「禪修」。

出家師父們每天坐在那的修行,練的就是這個功夫。

我之後一定會找機會來好好介紹這本,我認為以科學的角度來講「禪修」最好的書:Altered Traits

英文書名直翻叫做改變的特質,意思就是我剛剛講到的身心靈的轉變。

要怎麼練習禪定(meditation)呢?

其實真的超簡單,就是作者在《我可能錯了》裡頭講的,讓身體處於最自然最放鬆的情況下,專注在吸氣和呼氣。

想像自己的大腦像是在度假,遠離一切事務。

讓負責理性思考的前額葉休息去,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也沒有任計畫必須要擬定。

不必表達任何意見,更不需要記住任何事。

你要做的,就是呼吸。

目的不是因為想從中得到什麼,也不是要像作者一樣有個改變一生的想法,就只是因為「呼吸」本身是值得的。

我之前分享了很多呼吸法,我真的認為這是一個超級被低估的技能,之後我也會來把我平常在練習的一些呼吸技巧分享出來。

基本的禪定呼吸技巧真的很簡單,可以利用我之前講過的練 HRV 用的共振呼吸(resonance breathing):

用鼻子吸氣 5 秒,用嘴巴慢慢吐氣 5 秒。

或者像我一樣習慣吸氣 5 秒,吐氣拉長到 7 秒。

讓自己每分鐘的呼吸頻率降到 5 到 6 次,一天只要 5 分鐘,就會感到自己的心情慢慢平靜下來。

一開始腦袋一定會有一堆念頭不斷冒出來的,只要把它們輕輕放下來,然後提醒自己一句話:

「我有著念頭,但是我的念頭不代表我。」

久了之後,你的大腦就可以從這些念頭中被解放,會越來越少受到它們的影響,我們才能把注意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你不覺得這是現代人最重要的能力嗎?

第四課:年輕的流浪是一生的養分

《我可能錯了》第四課:年輕的流浪是一生的養分這是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的一句名言。

他 2004 年把自己得到的「行政院文化獎」獎金拿出來,開啟了流浪者計畫,幫助青年創作者和社會工作者出國窮遊。

因為他自己就親身經歷過年輕的流浪帶來的好處。

他 1972 年第一次前往歐洲旅行,讓他的世界整個被打開。

這些經驗不但成了他後來創作的養分,更是他人生中一段重要的啟蒙。

我 27 歲才第一次出國,而我那次就是玩大的。

在完全沒開口講過英文的狀態下,揹著一個小背包,帶著當兵存的幾萬塊,就一個人飛去澳洲流浪。

那兩個月接受到的震撼教育和鬧的笑話,我現在都還記得一清二楚。

後來出社會工作,我把休假全部拿來背包窮遊。

我在華碩的時候趁機去了尼泊爾,在聯發科的時候跑了大半個中國,後來花了兩年單車環遊世界。

這些記憶和經歷過的事,真的都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養分。

Bjorn 在辭職之後,也是先展開了好幾年的自我探索和旅行。

他當過洗碗工,也當過生命求助熱線的志工,還去念了一年的文學。

之後他到印度去,在世界糧食計畫署擔任經濟學家。

在這段時間裡,他也背著背包客遊遍東南亞,最喜歡到喜馬拉雅山區爬上爬下。

他發覺在這段旅程中,一天會比一天輕鬆。

到了最後,一切只剩下天氣、身體、食物、飲料、休息。

每天早上背起背包,會感覺自己可以走到天涯海角,覺得是無敵的。

他還強烈懷疑自己是當年最假掰的登山客,竟然帶著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精裝磚頭書《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妄想邊旅行邊讀。

結果每天晚上到目的地後,根本累得連翻開的力氣都沒有。

我看到這裡真的是笑炸,我也覺得自己是當年最假掰的單車旅行者,本來想背著吉他,到了一個熱鬧的地方就賣唱賺旅費。

結果也是到了目的地根本就只想著吃和睡,連把吉他拿出來的力氣都沒有,還彈!

我本來也是帶了一大堆東西,甚至還有一個裝電池的吉他音箱。

但隨著旅程一天一天的過去,我發現很多東西根本都用不到。

不是丟掉,就是請朋友幫我帶回台灣。

就連衣服也只有幾件,不是穿在身上的,就是綁在腳踏車上邊騎邊風乾。

我每天腦袋想著的就是明天要幾點起床,天氣好不好,要騎多久,太陽下山就是吃東西和找紮營的地點。

我想那是我當兵之後最純粹的一段日子吧。

就是在這樣的體驗中,我找到了這輩子要前進的方向。

大家有興趣可以去買我的書,《1082 萬次轉動》,我為了寫這段拿來翻還是覺得好好看喔。

而作者是因為在旅途中交的女朋友把他甩了,他為了療傷,才到了泰國的寺廟參加冥想課程。

最終他走向出家之路,成為一位森林僧侶。

第五課:要靜下來才聽得到內心的聲音

《我可能錯了》第五課:要靜下來才聽得到內心的聲音泰國信仰的是上座部佛教,大約有 95% 的泰國人民是佛教徒。

佛教僧侶在泰國的地位是很崇高的,而白皮膚的 Bjorn 更是引人注目。

他們一天只能吃一餐,大多是化緣而來的食物,他們不能使用金錢,每天睡在簡單的草蓆上,並且有許多戒律要遵守。

剛出家的男性叫做沙彌,女性叫沙彌尼,他們要遵守的戒律比較少。

經過一年接受具足戒之後,他們才正式成為僧團成員。

男性會成為比丘,要遵守 227 條比丘戒,而女性的比丘尼要遵守 311 條。

Bjorn 平常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把這 227 條用巴利語寫成的戒律背起來。

而另外一個重點工作,就是練習禪定了。

當他凌晨三點半和大家一起禪定時,不是坐沒多久就開始想東想西,要不然就是直接睡到臉部著地。

他過了好幾年才慢慢掌握這門功夫。

泰國森林修行派的創始人阿姜查大師曾經說過一句話:

「我們的理性和聰明很像一把叢林刀,如果一天到晚拿出來砍東西,那它很快就鈍了;

如果平常放在刀鞘內,必要的時候才拿出來,它就會時常保持鋒利。」

Bjorn 說,我們人常常會忘記,除了理性以外,我們還有另一種獲取知識和做決策的方式。

佛教徒稱之為「智慧」,而禪修就是通往智慧的橋樑。

當我們靜下心來聆聽內心的聲音時,事情突然會變得很清晰,他當時在西班牙嘗試冥想時體驗到的就是這個。

有人說它是「跟著心裡感覺走」,也有人稱之為「直覺」,而 Bjorn 將它稱為「當下的智慧」。

但現代人太容易向外尋求一切的答案。

光鮮亮麗的物質和職位太吸引人,小我 Ego 的大呼小叫更是如此的吵雜,所以我們聽不到智慧的聲音。

如果我們能夠有意識的練習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會發現當下應該要做的事情和決策,其實我們早就知道了。

這也是我這幾年來越來越常體驗到的,所以我現在做決策變得越來越慢,有一個點子冒出來之後,我通常會把它放一陣子。

除了早晚練習禪定和呼吸以外,跑步的時候我什麼都不聽,就是跟自己的體驗和覺察在一起。

很多時後該不該做某件事情的答案,就會在某刻變得無比清晰。

相傳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

「直覺是神聖的禮物,理性是忠實的僕人,但我們創建的社會卻只尊崇這個僕人,卻忘了這個禮物。」

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就能夠找到這個禮物。

第六課:跪拜是為了提醒自己大我的存在《我可能錯了》第六課:跪拜是為了提醒自己大我的存在

Bjorn 出家的寺院有個慣例:只要進入一個有佛像的房間要坐下前,就要先對佛像跪拜三次,起身離開房間前,也要跪拜三次。

因為他們一天當中要常常坐下和起身,而幾乎每個房間都會有一尊佛像,所以要跪拜的次數就變得非常多。

一開始 Bjorn 覺得這規定很奇怪,但後來就慢慢體會它的重要性。

他說跪拜帶來一股逐漸增加的自信感,是一種無時無刻不存在的篤定。

這讓他堅信,這世界上除了那個一天到晚尖叫的小我以外,還存在一個更睿智的智慧泉源。

這點我的體會也相當深,幾年前我去學習禪修的時候,一開始也對跪拜佛像有一點抗拒。

但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將頭扣在地板上,我感覺那個自以為是的小我也跟著慢慢的變小了。

那個腦子裡面常常冒出來的「應該」和「不應該」的年頭,也漸漸變少了。

像是某某人「應該」要對我怎樣、政府「應該」要做哪些事、或者某某事情「不應該」發生在我身上等等。

而最有毒的思想,就是對自己說我「應該」或「不應」該怎樣,然後陷入自我鞭打。

這些會讓自己陷入痛苦的念頭變少了之後,情緒的波動也小了很多。

我知道我只是這個宇宙中微不足道的存在。

雖然我和這個宇宙的大我是連結在一起的,但祂會依照自己的規律運行,我能做的就是臣服於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

這幫助我度過了過去幾年,感覺全世界都在跟我對著幹的日子。

沒有,這世界沒有針對我,我真的沒有這麼重要。

一切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也都不是所謂最好的安排,事情就只是發生而已。

內心的負面情緒變少了,小我出來尖叫的頻率也降低了。

內心處在安靜的時間變長了,面對、接受、處理、放下一件事情的過程順暢了。

我根據智慧來引導我的行動和決策的比例變多了,由自我和理性主導的比例變少了,結果就是很多事情也跟著越來越順利了。

對著佛像跪拜真的不是為了要跟神佛祈求什麼東西,而是為了把小我放下,讓智慧現前。

我們內心的深處早就知道該怎麼做的。

第七課:當個維尼而不是當隻兔子

《我可能錯了》第七課:當個維尼而不是當隻兔子書中講到一個小熊維尼的故事,但作者記錯了,原本應該是這樣。

有天小熊維尼和小豬坐在一起,思考今天要幹嘛。

維尼提議:不如去拜訪大家吧!

小豬說:要不要想一個理由啊?像是找大家一起來個冒險之類的。

維尼說:理由很簡單,就因為今天是星期四,所以我們去祝大家星期四快樂吧!

他們到了兔子家之後,那個每天都有很重要的事情做的兔子問:「為什麼祝我星期四快樂,星期四會發生什麼事嗎?」

維尼解釋了之後,兔子說:「哦,我以為你們真的是為了什麼事來的。」

他們離開了兔子的房子,維尼若有所思說:「兔子很聰明。」

小豬說:「對啊,兔子真的很聰明。」

「而且他有個腦袋。」

「對啊,兔子有顆腦袋。」

維尼沉默了很久,說:「這就是他什麼都不明白的原因吧。」

Bjorn 說,與其過兔子的生活,他寧願當個維尼。

因為當一個人認為自己什麼都懂的時候,他就再也看不到新事物,學到新東西了。

《隱性潛能》書中的例子來說,維尼是個海綿寶寶,而兔子則是個橡膠人。

你一定有跟兔子或橡膠人聊過天。

你跟他講事情的時候,他總是認為自己早就知道了。

他沒有真正在聽你說話,而是用那顆聰明的腦袋快速運轉,想等一下要怎麼回你。

如果你的意見和觀點跟他的世界觀吻合,你才會得到他的認同。

如果你跟他想的不一樣,他就會開始批評你或說服你他才是對的。

你會想跟這樣的人做朋友嗎?

相反的,如果你跟小熊維尼聊天,因為他是帶著好奇心和開放的心態聆聽的,你會覺得有個人能設身處地為你著想。

你當然會願意跟他說更多事情,也更願意跟他交朋友。

我們要隨時提醒自己要當個維尼或海綿寶寶,他們多可愛啊!

而這也引伸到接下來要講的,一句有魔法的五字箴言。

第八課:能改變一生的五字箴言

《我可能錯了》第八課:能改變一生的五字箴言Bjorn 說,他們每周會有一次的通宵打坐禪定,很像是佛教的做禮拜,相當莊嚴。

他們有時候唱誦梵唄,有時候對佛像跪拜,但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在打坐中度過。

這對他來說是一段漫長的練習丟臉時間,因為他多半只是坐著努力保持清醒,但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被睡魔打敗。

但有次特別不一樣。

在一個逐漸接近午夜,他也逐漸被睡魔一波帶走的夜晚,一位來自美國曾經是爵士鋼琴家的沙彌,提了一壺甜咖啡來為大家提神。

他帶著虔敬的心喝著咖啡,感到精神一振。

寺院的住持阿姜賈亞薩羅走上講台,準備開始那晚的講座。

他說:「今晚,我要傳授你們一句有魔法的箴言。」

大家都嚇了一跳,因為泰國森林修行派最著名的,就是屏除所有跟魔法、神祕主義相關的事物。

住持用平靜的語氣繼續說:

「下次,當你感覺到衝突開始悄悄醞釀,你和一個人的關係演變到快破裂的時候,只要用任何你喜歡的語言,真誠與篤定地對自己重複這箴言三次,你的擔憂就會雲消霧散,就像夏日清晨草地上的露珠。」

所有人的注意力緊緊被他抓著,現場鴉雀無聲,大家都在等他接下來要說的話。

住持身體微微往前傾,稍微停頓了一下才說:

「這句有魔法的箴言是這樣的:『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

Bjorn 說,他永遠都忘不了 20 年前的那一晚。

我們的大腦在完全能理解一項真理之前,身體老早就已經察覺它,並做出反應了。

我也忘不了看到這段時的震撼。

那時我坐在社區的搖椅上邊喝咖啡邊看書,我一看到這一段,大腦還來不及做出反應,眼淚早已奪眶而出。

我不知道為什麼,也不去想為什麼,我把書闔上,就靜靜地跟自己的眼淚和體驗在一起。

我想這就是感激的眼淚吧。

雖然這句箴言如此的真實,如此地有魔力,但卻又如此的容易被遺忘,尤其是在我們最需要它的時候。

就連 Bjorn 自己在演講中分享這個故事的隔天,他和老婆在吃早餐的時候為了某件事情吵了起來。

他內在的四歲小孩跑出來了,無理取鬧的認為自己就是對的。

幸好他有個成熟又睿智的太太,冷靜又帶點幽默跟他說:「Bjorn,你昨天說的那句箴言,現在或許是使用它的好時機?」

化身成四歲小孩的 Bjorn 噘起嘴說:「不對,我現在用的是另一句的箴言,是你可能錯了。」

我看到這裡又不禁爆笑出來,這不就是幾乎每天都會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嗎?

每次我跟老婆為某件事情爭執的時候,我總會用理性和邏輯想要講贏她。

她雖然常常講不過我(因為我真的會得理不饒人啊),但她會在我比較冷靜的時候,用很平和的語氣提醒我,我可能是錯的。

她前幾天才跟我說,老公,我知道你這幾年很認真念書,懂很多,但是對某些事情不要太武斷比較好。

退化成四歲的我回她說:我哪有!但我知道她是對的。

這也是我最近一再提醒自己的,不要掉入鄧寧-克魯格效應。

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講錯就道歉,不要嘴硬。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緊抓著一個想法不放,要隨時跟自己說:我可能錯了。

第九課:將緊握的拳頭鬆開吧

 《我可能錯了》第九課:將緊握的拳頭鬆開吧在泰國森林修行派出家十年後,就可以獲得「阿姜」的稱號,這是泰語的「老師」的意思,這時候他們會被鼓勵嘗試教學。

Bjorn 在帶領第一次周末閉關的時候焦慮到不行。

再加上管理寺院的行政工作堆積如山,他又漸漸地從活在當下的放鬆狀態,轉變成計畫並且控制一切事情的高壓狀態。

有一位比丘尼阿姜塔尼雅察覺到了,在一次共修結束後,跟他說了一句話:「Natthiko,別忘記為奇蹟留下空間。

那時他才驚覺到,他又開始試圖控制一切了。

每當他把拳頭握得越緊的時候,事情反而沒辦法受他的控制,讓他的生活變得孤獨、混亂、和焦慮。

他回想起過去的經驗,他生命中絕大多數美好的事情,都發生在他的控制之外,何不對自己的生活多一些信任呢?

我也想起那趟單車環遊世界之旅,被我寫進書中的美好回憶,完全都不是計畫中的!

我怎麼可能會計畫在中國超過四千公尺的高山上騎到失溫,結果被一位在深山養豬的老先生賞了一碗湯,救了我一命?

我怎麼可能會計畫在愛沙尼亞遇到前往首都參加 song festival 的合唱團單車隊,還在全國轉播的攝影機前唱前走?

我怎麼可能會計畫在盧甘達遇到一個專業嚮導,趕在天黑前帶我們去看到瀕臨絕種的山地大金剛?

美國前總統艾森豪有句名言,他說:「在準備一場戰役的時候,我總是發現計劃是沒有用的,但計劃又是不可或缺的。」

什麼意思呢?

為了要讓事情推進,擁有自己理想的人生,我們當然應該要做計劃。

你看我上一篇文章就知道,我是計畫和生產力狂人。

但我們要永遠記住,當我們計畫掌控一切的時候,上帝會在那邊笑到袂振袂動。

試圖抓緊人生,就像拼命抓住水一樣,是徒勞無功的。

隨時提醒自己放輕鬆,別太逼自己了,給自己多一些空間,更多的機會和奇蹟才會因此而生。

第十課:一切都會過去的

《我可能錯了》第十課:一切都會過去的Bjorn 還俗回到瑞典後,一時找不到和現代社回連結的方式。

社會救助金的申請沒過,也找不到工作,在焦慮、悲觀、自我價值感低落的狀態下,得到了嚴重的憂鬱症。

因為怕把黑暗傳染給朋友,他躲了起來,任由那些黑暗的念頭折磨自己。

他不斷跟自己說事情只會越來越糟,永遠不會好轉了,那念頭黑暗到有一次讓他差點想不開。

很多時候他會覺得羞愧,明明已經把最精華的人生用在深化、理解、和培養自己了。

回到家鄉後,本來應該要像個永遠閃耀著光芒的智者才對,怎麼反而成了全瑞典最倒楣的失敗者。

幸好他之前的修行派上了用場。

他藉由打坐禪定,將注意力從這些可怕的念頭轉移到呼吸上,努力說服自己放下這些念頭,告訴自己那些都是假的。

18 個月過後,他才慢慢好起來。

真的像他朋友跟他說的一樣,一切都會過去的。

之後他開始接到越來越多演講的邀約和電視台的訪問,也因此認識他的太太伊莉莎白。

伊莉莎白是 Bjorn 生命最美好的部分。

她料理的食物、她展現的愛和勇氣、她的幽默和笑聲、她每次呼吸所展現的智慧,都是療癒 Bjorn 的良藥。

當他們決定結婚時,Bjorn 請求伊莉莎白讓他在戒指上刻下一個句子。

珠寶商接到要求笑著說,這是他所有委託中最不浪漫的。

那句話是:「這也會過去。」

Bjorn 在 2018 年確診了漸凍症。

他在開車回家的路上,一想到沒辦法跟伊莉莎白一起變老,也沒辦法看著未來可能會有的孫子們長大時,巨大的悲傷向他襲來,讓他如火山爆發般的大哭。

幸好朋友經由電話給他的鼓勵,讓他的心安定了下來。

就在他準備下高速公路時,那個睿智、直覺的聲音又從同一個地方湧現出來,跟他說話。

那就像是一個瞬間的畫面或靈感,但它傳遞的訊息很清晰,祂說道:

「感謝身邊所有的力量,讓我能誠實和正直的生活,展現出自己最美的一面。

雖然嚥下去最後一口氣的時間比自己希望的早很多,但我可以問心無愧的說,自己沒有做任何不可饒恕的事,也沒有造下沉重的業力需要承擔。

當最後一刻來臨時,我可以坦然面對死亡,因為我這一生彷彿過了三世一樣,是多精彩、多美好的一次冒險啊。」

這個聲音也跟他說,他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了,他會無憾的面對死亡,一點都不需要擔心的。

這次跟之前一樣,一切都會過去的。

「一切都會過去」這六個字,在佛學裡稱為無常。

這帶給我們兩種意義。

第一,任何你現在受到的苦難,終究都會過去的。

就算你感覺自己處在暗不見天日的隧道裡,相信我,總有一天你會看到隧道盡頭的光亮的。

所以,不要放棄,有很多人等著為你伸出援手。

第二,所有美好的事物也都會過去的。

我真的很喜歡很喜歡現在的生活,能夠專心做著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情,事業也在往好的方向前進。

老婆一直在身邊支持我,還有一想到她就會不自覺微笑的女兒。

我每天幫她洗澡的時候,她總是會光著屁股對著我搖,要我拍拍她的屁股,然後她就會回頭給我一個燦笑。

我知道這些美好總有一天會過去的,可能在我意識到之前,她就大到連家都不願意待了。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我每分每秒跟她相處的機會。

以上就是《我可能錯了》這本書教給我的,能讓我一輩子受用的 10 堂課。

我一定會常常把它拿出來翻的,因為人實在是太健忘了。

你可能會好奇 Bjorn 是如何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的。

他其實在還俗前幾年就得了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

治療的副作用讓他晚上幾乎無法睡好,身體上的痛苦讓他很難繼續過修行的生活。

而他還俗之後,身心上給他的挑戰不減反增。

好不容易從憂鬱症走出來了,也遇到了一輩子的真愛,上天卻給他了這個終極考驗。

他在 2018 年五月確診漸凍症,醫生跟他說大概還有 3 到 5 年的時間。

他下定決心,要好好利用所剩不多的時間,把他學到的東西分享出去。

於是他在 2019 年開啟了名為「通往自由之鑰」的全國巡迴演講,並且在 2020 年出版了《我可能錯了》的瑞典版。

但他一直在計畫一件事情,他想要像他爸爸一樣,有尊嚴的離開這世界。

他在書中有一段給自己身體的話一段話,我讀了哭到不行。

他說:「身體啊,謝謝你,每一天都竭盡全力。

現在你正在打一場苦仗,我懂。你是我的英雄。

我保證,一旦又有一個動作你做不來,我絕對不會生你的氣。

我保證,會比過去任何時候更常好好聆聽你的聲音。

我也保證,不會向你索求超出你能力和沒有意願給予的事。

對不起,我以前總是這麼做。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鄭重承諾,當你再也撐不下去的時候,我會按照你的意思去做。」

所以當他感受到身體跟他說:「我不想再這樣做了,我不想呼吸,我不想動,我不想吃東西。」的時候,他知道時間到了。

於是他在 60 歲的時候辦了一個慶生會和告別式,與家人朋友歡慶。

而他的 IG 在 2022 年 1 月 18 號發了這張照片,說他前一天在親人的陪伴下,安安靜靜地睡著了,沒有任何的猶豫或恐懼。

他離開時感到很幸福,並且已經為最大、最不可預測的冒險做好了充分準備,而身為冒險家的他,毫無保留。

他現在只活在大家的回憶裡,如果想讓他高興,請好好的珍惜並閱讀他留下來的東西。

Bjorn,希望我這篇文章有達到你的願望,謝謝你帶給這世界的一切,希望你的新旅程玩得開心。

也謝謝看到這裡的你,希望 Bjorn 的故事能夠幫助到你。

如果想要看 Bjorn 完整的故事的話,這邊是購書連結,誠摯推薦給大家:點這裡前往《我可能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