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心態致勝?正面思考?到底是真的還是騙小孩?科學方法教你用大腦幫身體開 Turbo!

心理真的會影響生理,而且效果相當顯著。

相信你一定會在一些勵志書或心靈雞湯看過類似的話,說我們遇到困難或挫折要懂得「正向思考」,有的會要你想想杯子裡面還有半杯水,而不是只剩半杯水了。到底什麼是「正向的心態」?改變想法真的能夠改變現實嗎?事實上,已經有科學家證實了不同的 Mindset,也就是心態,真的可以很神奇的改變我們的生理機制。今天這篇文章,我要來跟大家介紹史丹佛大學心理系教授 Alia Crum 最著名的有關心態的研究,以及我是怎麼應用在日常生活上的。

有關「心態」最有名的著作,應該就是史丹佛大學心理系教授 Carol Dweck 寫的超級暢銷書:《心態致勝》裡面講的成長心態了。

有些人認為自己的能力甚至命運都是固定的,遇到挫折就擺出一副「我就爛」的態度,這種人擁有的就是「固定心態」,而另一種具備「成長心態」的人,當遇到挫折或失敗時,會對自己講:

我還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只是還沒到而已

這種人會越挫越勇,比起擁有「固定心態」的人,他們成功的機率會比較高。

這種心態的轉變,已經在 Dweck 教授的研究中證實,是能有效增加學習和努力的「動機」,讓人提高成就。

身為一個可愛女兒的爸爸,當然也採用了書中的建議,盡量少稱讚女兒「聰明」、「可愛」(但真的太難了她真的好聰明可愛)

而是加強她的成長心態,多稱讚她:「哇,你剛剛好努力拚積木喔」,「哇,你剛剛好專心在看書喔」,強化她努力的動機,讓她把「成長心態」深植在心中。

而我今天要介紹的 Alia Crum 教授,是專注於「安慰劑效應」,也就是「心理影響生理」,這個你應該聽過但是半信半疑的事情,Crum 教授的研究揭露這件事情是千真萬確的。

心理狀態,也就是我們的心態確實會影響生理,而且效果相當顯著。接下來我會簡單介紹一下這位奇葩教授以及幾個她最著名的研究:

當教授前是位菁英運動員

Alia Crum 從小就超級喜歡運動,小時候曾經是菁英等級的體操選手,在念哈佛心理系的時候,她是哈佛冰上曲棍球校隊的隊員,曾經連續三年殺進 NCAA 女子曲棍球大賽的總決賽。

喔對,附帶一提,她拿到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離開學校做博士後研究的同時,還成了菁英鐵人三項選手!

不但在許多三鐵比賽拿到女總一,還在 2013 年的世界鐵人三項系列賽拿下世界排名第 23 名,是美國隊排名第二,她三鐵的 BP 是兩小時零三分四十一秒……

有在玩三鐵的朋友就知道這成績多強。這裡是她個人比賽的成績:http://heartsandmindstri.blogspot.com/p/alis-race-schedule.html

回到哈佛時期,她自己曾經提到,如果隊友每天都花三小時訓練,她就一定會多花一個小時,希望能對球隊做出貢獻。

當時哈佛大學鼎鼎有名的心理學教授 Ellen Langer 看她練成這樣,半開玩笑地對她說:「你知道,運動就只是個安慰劑,對吧?」

這裡科普一下什麼叫做安慰劑效應,它指的是病人接受一些假的治療行為,像是吃下實際上是糖果的藥,或者只是注射生理食鹽水後,卻以為自己真的已經接受了治療,而讓症狀紓緩的現象。

現在醫藥界要測試某個新藥或是新的治療方法有沒有用,都會拿來和安慰劑效應做比較,如果有比安慰劑強很多的療效才算成功。

所以當 Alia Crum 聽到教授這樣講的時候,當然不服氣,你當老娘多練這些都是假的嗎?

但這也讓她開始思考,到底是因為她的努力訓練讓她的身體變強,還是因為她的心態相信訓練會變強,所以導致她變強?

反過來說,有沒有那種日常生活的運動量就超大的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意識到這點,而導致他們沒有享受到運動的好處呢?

著名的飯店房務員實驗

於是他們展開了一個實驗,來看看所謂的安慰劑效應在運動上有多大的作用。

他們找來了來自七間飯店共 84 位女性房務人員,先調查他們每天的工作內容,發現他們一天之內鋪床、吸地、洗廁所這些工作的運動量,就遠超過美國政府建議的每天 30 分鐘的運動量了。

而當研究人員問她們平常有沒有運動習慣,並且要她們對每天的運動量從 0 到 10打一個分數時,三分之二的人說沒有運動習慣,三分之一的人給自己的運動量打零分。

很顯然的,這些人沒意識到她們工作的運動量有多大。

於是研究人員把他們分成兩組,一組幫她們上了 15 分鐘的衛教,告訴她們換床單 15 分鐘就可以燃燒 40 大卡、吸地 15 分鐘就可以燃燒 50 大卡,掃廁所 15 分鐘就可以燃燒 60 大卡,恭喜她們找到一個可以增進身體健康的工作,而對照組當然就什麼都沒說。

四個禮拜後,研究人員發現,有上過 15 分鐘課程的人,他們的體重掉了快一公斤,血壓降了 10,體脂也降了,對工作滿意度上升了,而沒上過課的對照組當然還是老樣子。

15 分鐘的衛教課竟然就有這種成果,這投資報酬率也太大了吧。(所以把我頻道的影片全部看完那不就賺爛了)

房務人員運動量超大的日常工作


15 分鐘超簡單的衛教內容


有沒有上課竟然差那麼多

更著名真假奶昔實驗

但她這個研究成果也遭到很多質疑,有人就問,會不會那些實驗組的房務人員,在上過課之後工作更賣力,導致他們身體狀況更好了呢?(如果是這樣也不錯啊)

所以 Alia Crum 開始設計下一個實驗,想看看心態的改變真正對人體造成的影響。

她 2011 年在耶魯大學攻讀博士班時,和社會心理學權威,也是現在的耶魯大學校長 Peter Salovey 做了一個實驗

他們邀請一群自願者來品嘗兩種不同營養成分的奶昔,並且打分數,自願者必須要接受抽血檢驗,結束後可以得到 75 美金作為報酬,潮爽的!

這個實驗真正的目的是要測量他們喝下奶昔之後,血液中飢餓素的濃度變化。

通常我們在身體需要能量的時候,身體就會分泌飢餓素,驅使我們去覓食,當我們飽餐一頓後,飢餓素的分泌就會停止,讓我們停止吃東西。

回到這個實驗,第一周他們被告知,要喝的是一種零脂肪只有 140 大卡的超健康奶昔,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喝了之後,飢餓素是下降了,但不是太多。

而隔一周他們再來,喝的是高油高糖高達 600 大卡的超邪惡奶昔,研究人員發現,自願者喝下這種令人滿足的「真正」的奶昔後,飢餓素下降的程度是喝下健康奶昔的三倍。

這看起來很正常啊,吃下比較多熱量,飢餓素的下降程度當然就會比較高。但祕密是,其實這兩杯奶昔的成分根本就一模一樣!

都是一杯 380 大卡的正常奶昔。這個實驗很明確的證實,心理影響生理是真的,而且影響很大!

超健康奶昔的說明


這是超邪惡奶昔

 

喝下兩杯後的飢餓素下降程度差三倍


事實上兩杯是一模一樣的東西

心態也會影響醫療效果

Alia Crum 完成博士後研究後,進入了史丹佛大學心理系擔任助理教授,她和史丹佛醫學院的同事密切合作,繼續這方面的研究,他們發現心態的不同,對疾病的治療成果也有相當顯著的影響。

她和史丹佛過敏中心的負責人 Kari Nadeau 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把一群接受治療花生過敏的小孩和家長,隨機分成兩組。

其中一組在治療開始前,給他們標準的醫療建議,包括治療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症狀,告訴他們這些都是副作用,並教他們發生時要如何應對。這組叫做「有症狀就是副作用」組。

而另一組接受的是他們稱之為「有症狀就是在變強」組,他們跟這些小朋友和家長說,治療過程可能會發生某些狀,而這就是代表治療正在發生作用,也是身體正在努力對抗過敏原的證據。

醫療團隊給這兩組人不同的衛教小冊子和冰箱磁鐵,讓他們帶回家,確保他們持續強化這些訊息。

六個月過後,研究團隊發現,「有症狀就是在變強」那組,孩子和家長的焦慮較低,症狀也較輕微,尤其在治療後期劑量加強時,差異更是顯著。

最重要的是,實驗組的治療效果,也就是體內對抗過敏的生物標誌 IgG4 顯著提升了。

兩組人給不同的衛教


一組給的是一般醫療建議,另一組給的是正向心態


療程結束後,正向心態組療效明顯較好

到底心態是什麼?

所以心態到底是甚麼?它為什麼會對人體產生這麼大的影響?Alia Crum 教授說,心態就是我們對世界上的某些「類別」或「領域」的事物做的核心假設,這些假設讓我們對事物有一些預設的期望、目的、和因果關係。

我們有這些心態,或者說是「思維模式」,都是從小被家長和老師灌輸,或者是根據自身的經驗形成的,像是肚子餓就要吃東西,身體不舒服就要去看醫生等等。

因為世界是複雜的,未來是不確定的,如果遇到某件事情都要去重新思考前因後果,那我們的大腦根本沒時間去做其他事情,所以心態幫助我們理解並且簡化這個複雜的世界,幫助我們在不確定的情況下預測可能發生的事情。

但我們的預設心態不一定是正確的,也不一定能涵括所有面向,甚至有時候對身體是不利的。

不過就像前面的實驗揭露出來的,只要我們改變心態,就可以很神奇的讓生理反應朝向正面的方向運作,不用多吃藥,不用多做運動,只要彈指之間,就能讓改變發生。

如何利用心態的力量?

這聽起來很神奇,但我們要如何利用這個心態轉換的機制呢?難道我們以後生病或是得了癌症,都不用接受治療,只要改變心態,身體就會神奇的恢復嗎?絕對不是這樣的。

Alia Crum 教授的結論是:「一切事情的綜合成效,是你在做的事情,加上你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如果你認為現在接受的治療正在生效,這個心態就會加強療效,如果你認為痛苦的訓練會讓你變強,那你變強的效應就會更顯著。

Alia Crum 教授現在是史丹佛心智與身體實驗室的主任,他們設計了很多工具,來讓人們改變對一些,社會上普遍認為負面事物的心態,進而從中受益,像是壓力。

我們常聽到的普遍說法是,壓力是壞的,我們要盡力避免壓力,但我之前有一支影片有講到,短期壓力對身體其實是有益的,它可以讓我們增加免疫力、注意力、和生產力。

所以他們開發了一個工具,叫做 SPARQ tool,來讓人們重新思考壓力,並且用最新的研究結果,來讓人們從壓力中獲得最大益處,並且減少壓力帶來的傷害,總共有七個步驟,有興趣的可以連過去看看。

我如何運用心態力量?

講了那麼多,我們到底要怎麼把這些知識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呢?我自己歸納了三個步驟:

第一:盤點並檢視固有心態

舉例來說,我去年年底腰閃到,痛了很久,一直到最近才慢慢恢復,一開始我還蠻負面的,很多訓練都中斷,今年拿到波馬資格的機會應該微乎其微,另一方面也覺得自己真的老了,身體已經在走下坡,不能再這樣操了。

但知道了心態的重要性後,我的第二步驟就是承認並且擁抱事實:對啊,事實上我現在的體力和柔軟度已經不如以往,但是看看其他同年紀的人,體能狀況比我好的大有人在啊,就接受並且擁抱自己已經步入中年這件事實吧(嗚嗚)。

但我知道只要我好好養傷,拿到波馬資格還是指日可待的。

第三調整心態並且行動:除了積極熱敷、拉筋復健以外,我覺得這次的事件也在提醒我,在做任何運動之前,一定要做好熱身,結束後的伸展也絕對不能省。

而我也下定決心要養成每天做瑜珈的習慣。養成瑜珈習慣之後,不但肌肉能更柔軟,減少受傷的機率,運動效能會更好。

而我將來也會把以上這三個步驟,應用在生活中遇到的大大小小困難上,讓我自己越挫越勇。

總結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希望對你能有幫助。其實心態的改變說穿了就是大腦運作模式的改變,越研究人體,就越驚訝於大腦威力的強大,而要擁有一個健康的大腦,睡眠絕對是最有效的。

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我前面有關睡個好覺的文章,如果你想更了解甚麼是好壓力,甚麼是壞壓力,或者真正能紓壓的方法,我也寫了幾篇文章介紹科學認證的有效方法。

什麼!壓力竟然也有好的?教你用科學方法化壓力為助力

紓壓的 3 大原則,和 6 件一般人最常踩的舒壓地雷(你一天可能踩 3 個以上)

你不知道的睡眠三大好處。跟著唐鳳這樣睡,你也可以練出超強腦波

失眠?睡眠三大殺手,看看你中了幾個(第三個你絕對想不到)

科學認證!比安眠藥還有效又免費的 5 招睡眠密技(安全無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