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壞習慣的科學方法,簡單兩招讓你戒菸、戒酒、戒甜食的機率提高五倍!
如果你用「原子習慣」裡的方法想要改掉壞習慣,那相當可能會以失敗收場。本篇文章介紹了兩個經過科學驗證的方法,幫你有效改善上癮症狀。
如果你點進這篇文章,相信你一定也和我一樣,有以下某些壞習慣,想改,卻怎樣也改不掉。明明知道晚睡會對自己的健康和隔天的精神造成負面影響,還是忍不住打開 FB 或 YouTube,看看朋友到底都在幹嘛。趕報告超級焦慮,明明知道喝酒對自己沒有幫助,但還是習慣性的到冰箱拿一罐冰涼的啤酒,先乾再說。如果你今年的新年新希望也是想要改掉一些壞習慣,但是一年都還沒過四分之一,就已經舉白旗投降了,沒關係,別灰心,看完這篇文章,你會知道自己為什麼一直失敗,以及學到一招新的科學方法,可以幫助你在今年就解決掉那個每年都排在榜首的壞習慣。
相信大家都看過《原子習慣》這本世界無敵暢銷書,書裡面很有系統地介紹了建立好習慣和改掉壞習慣的方法。
我覺得對建立好習慣來說,這套方法是很棒的,但書裡提到,如果要戒掉壞習慣,只要逆轉建立好習慣的步驟就好,這點我就相當懷疑:
就戒酒這件事情來說,書裡面提到的四個步驟是這樣的:
第一:讓提示隱而不現:如果要戒酒,第一步就是不要讓家裡有任何酒精,這個簡單
第二:讓喝酒毫無吸引力:例如當你想喝酒時,就想想喝酒會造成的後果,像是得癌症,或是宿醉等
第三:讓喝酒困難無比:像是想一些方法讓自己很難去買到酒
第四:讓後果令人不滿:像每次喝酒就捐錢給自己討厭的政黨一千塊嗎?或是叫你另一半來打爆你的頭?
你有照著裡面的方法做嗎?效果如何?我猜失敗的機率應該很高吧?(我就根本沒成功過)
其實就我們大腦運作的機制來說,這幾個步驟用在改掉壞習慣上面,反而會有反效果。
第一步讓提示隱藏起來還算簡單,我們進化腦血還很多的時候,這件事情還算容易辦得到。
但第二步在一些研究已經證實會造成反效果了,通常有酒癮的人喝酒是為了要減輕焦慮,這時候讓自己去想酗酒的後果,只會讓大腦更焦慮,反而幫原始腦補血
而原始腦才不管十年以後的事情勒,它的任務就是現在、馬上讓我的主人喝一杯,以減輕焦慮。
現在來到第三步,這時候讓自己很難買到酒這招已經沒用了,因為到處都是便利商店,除非你住在深山裡,要不然這招一定破功,而第四招更是用處不大,這都會讓自己更焦慮而已。
那到底要怎麼辦才好呢?我們想要改掉壞習慣,就一定得先知道他們是怎麼被養成的。
壞習慣是如何養成的
在講壞習慣是如何養成的之前,我還是要不厭其煩地跟大家複習「進化腦」和「原始腦」。
原始腦是我們大腦裡面最老的部份,包括多巴胺獎勵回饋系統,以及杏仁核在內的邊緣系統,還有讓我們產生戰與逃這種原始反應的交感神經系統組成,它的任務只有一個,就是幫助我們的老祖宗從幾十萬年前活到現在。
而進化腦就是我們熟知的前額葉皮質,這是我們人類大腦經過演化而來的一個區域,它掌管了我們理性、邏輯、做長遠計畫、控制情緒、保持專注的能力。總而言之,它就是我們的意志力來源。
如果想知道更詳細的解釋,可以續看看我之前這篇文章。
當我們看到麵包店裡的可頌,聞到那香味,原始腦會說:喔,這熱量看起來很高,可以讓我活下去,然後驅使我們走進去買。
吃了一口,原始腦就會分泌多巴胺讓我們感覺良好,然後說:記住你在吃的,這是好東西啊,喔對,別忘了這是在哪裡找到的
所以吃可頌—>自我感覺良好這個大腦迴路就形成了,而這迴路會在不段重複後加深。
過了一陣子,我們的原始腦開始發揮創意,它說:嘿,主人,下次你感到焦慮的時候,或許可以試試看吃個可頌,來讓你感覺變好,你覺得怎樣?
結果我們一試成主顧啊!久了之後,感到焦慮—>吃可頌—>自我感覺良好這個迴路也形成了。
我們的原始腦食髓知味,繼續出餿主意,於是巧克力啊,蛋糕啊,五十嵐啊,甚至酒精和香菸,就全部都被加到這個迴路裡了。
所以這個進化趕不上世界變化的原始腦,在充滿有害物質的現在世界,它的認真工作反而會消耗我們的生命。
科技越進步,戒掉上癮症狀越困難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同時也是布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以及醫學院的教授 Jud Brewer 指出,
前面講到的觸發—>行為—>獎勵就是現代成癮公式。
觸發就是會讓你感到緊張或焦慮的一切事情,像是被老闆罵,或是股票賠錢等等,行為就是原始腦為了要減輕焦慮要你去做的事情,像是抽菸、喝酒,而獎勵就是做這些事情後的多巴胺分泌,讓你短暫自我感覺良好。
如果你有看我這篇講手機成癮的文章,會知道下場就是越來越沉迷。
而Brwer博士更指出,現代社會還有兩個加強因素,會讓這個公式更加威力強大。
第一是間歇性強化。當我們獲得獎勵的時間不規律或是隨機的,大腦中的多巴胺神經元會比平常更加興奮,這個特性已經被電玩和社群媒體用到極致了,他們就是用隨機會掉下來的寶物和朋友的點讚來讓你上癮
第二是立即可用性。像是前面講的便利商店,讓你走幾步就可以買到煙和酒,電商和外送平台的蓬勃發展,更是加劇了這個因素。
晚上趕報告覺得焦慮?沒問題!就交給熊貓或者吳柏毅吧,點幾下,就有香噴噴的鹽酥雞送到門下,連出門都不用,潮爽的。
原子習慣裡面講的戒除壞習慣方法,在他們強大的攻勢下,根本不堪一擊。
戒掉上癮症狀的科學方法
如果是嚴重的菸癮和酒癮甚至是毒癮,當然要去專業的醫療機構,但如果只是要改掉大吃大喝、衝動購物、或是社群媒體等上癮症狀呢?
你能找到的方法絕大部分都是要你制定目標,並且用意志力來克服。
但有看我之前這篇文章的朋友就知道,意志力是相當有限的,如果一個計劃得要長期依靠意志力來執行,那一定會失敗。
有人會建議把香菸和酒替換成別的沒那麼毒但是也很吸引人的東西,像是甜甜圈,但問題還是沒解決,你得的病只是從肺癌變成糖尿病而已。
Brewer 博士的實驗室發現了一個極為有效的方法,可以讓戒煙的成功率比認知療法高5倍,對吃垃圾食物的慾望減少了40%,他們還發現中度至重度焦慮症患者的症狀減少了將近50%,這等於直接解決這些成癮症狀的根本原因。
這個方法是什麼呢?答案是正念冥想。
正念冥想的科學證據
當我們沒有在處理事情,處於放空狀態的時候,大腦裡面的一組大範圍網路會啟動,這個區塊叫做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
這時候人的思緒會在過去和未來中飄盪,如果處於這個模式太久,就有可能導致焦慮和憂鬱。
Brewer博士的研究發現,經常進行正念冥想的人,他大腦的預設模式網路的活躍程度會比一般人低。
他們更進一步發現,當成癮者在看到令他們上癮的東西時,預設模式網路其中的一個區域,叫做後扣帶皮層會亮起來。
一個比較比較搞操煩的人,常常會去擔心未來,或後悔過去,這個區域也會特別活躍,讓他感到焦慮。
如果他已經有了為了對付焦慮的上癮症狀,像是吸菸或喝酒,他就會無意識的去做這些事情。
Brewer 博士的團隊在發現這點之後,在原本治療上癮症狀的認知行為療法加進了兩件事情:第一是對自己的好奇心,第二就是正念冥想
好奇心本身就會帶來強烈的回報,像最近 AI 的應用大爆發,你一定會很想知道之後的發展,
如果你看過我之前寫的一篇超過三千分享的文章,你一定會覺得很滿足(自己說)。
所以 Brewer 博士會要患者把這個好奇心用在自己身上,當自己的癮頭又發作的時候,先停下來,然後對自己展開好奇,
想想自己是怎麼會養成這個習慣,如果繼續下去的話會怎樣。這時候原始腦就會退一邊去,交給進化腦來做決策。
而正念冥想,就是治本的方法,直接讓預設模式網路裡的後扣帶皮質安靜下來,癮頭自然就會消失。
他們還邀請了 CBS 的著名主持人 Anderson Cooper 到他的實驗室,在鏡頭前戴上 fMRI 儀器,實際演練焦慮和正念冥想之間的差異,相當神奇。
結論
以上就是如何藉掉壞習慣的科學方法,因為正念冥想的方法太多,但是效果都一樣,大家可以自己上網搜尋適合自己的方式,只要每天五到十分鐘,不但可以讓你更專注,還能讓你減輕焦慮,進而改掉壞習慣。
除此之外,也建議你可以去看看我這幾篇有效紓壓的科學方法,以及紓壓的六大地雷,相信可以幫助你減輕壓力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