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與英美同步!認識 Science of Reading 的 5 大階段

用「腦科學」讓學英文變得又快又有趣

上個月介紹了學英文的科學方法,收到了相當廣大的迴響啊!

今天這篇文章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下篇了。

因為這個題目實在太複雜且專業了,我又看了數十場美國語文專家的教學法和演講,自己也去上了一個多月蕭文乾博士的課程,才覺得又稍微多懂了一點。

今天我就要來解釋到底什麼是 Science of Reading,簡稱 SoR 的五階段金字塔,以及我們台灣人學英文的三大地雷。

看完之後,你一定可以知道,要怎麼利用這個國外學者和科學家的心血結晶,來讓自己或孩子不論資源的多寡,都能輕鬆無痛把英文學好,還能省下破百萬的補習費喔!

Science of Reading 到底是什麼?

Science of Reading 到底是什麼?在正式進入文章前先打個預防針:

這真的是我做過最複雜而且花最多時間的主題了,內容相當的燒腦,一定有講不精準的地方,請專家們不吝指正。

這篇要配合上一篇多看幾次,才能真正看懂並且應用在自己的學習或教學上。

在開始解釋 Science of Reading(SoR)之前,我先簡單複習一下上一篇文章的重點。

人類是由「韋尼克區」來「理解」一個語言,而「製造」語言則是交給「布洛卡區」。

這裡的語言也包括手語,當然還有我們的重點:英語。

這兩個區域是我們人類經由上百萬年演化而來的,所以「聽」和「說」一個語言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

只要每天沉浸在母語的環境,不用特別去教孩子,他們都能學會母語的聽和說。

語言「聽和說」的完整途徑是:聽覺系統聽到一連串的聲音,交給「韋尼克區」去理解。

如果這時候要回應,就會調動「布洛卡區」和負責嘴巴、咽喉等肌肉的運動皮層,來發出聲音。

閱讀文字則是近幾千年人類才學會的新能力,這個能力大腦還來不及長出對應的區域來專門負責,所以得用「視覺系統」配合上述的途徑來完成。

以英文來舉例,當我們看到一個英文字,「視覺系統」會把這串歪七扭八的形狀解碼,對應到腦中「字母盒」裡面的聲音。

這些聲音在腦中默念出來,由「聽覺系統」來接收之後,再交由「韋尼克區」去理解。

講成白話:閱讀這件事,就是解讀文字的聲音,然後說給自己聽來理解意思

所以根據以上的邏輯,如果你讀英文原文書的時候速度很慢,看一頁就看不太下去,那就是因為你的聽和說的能力還沒練起來。

這就是我念大學和研究所時最痛苦的事情,光課本和 paper 都看很慢,甚至看不懂了,哪還有精神去學習東西啊!

別說我們外國人了,連美國孩子的閱讀能力都相當不理想。

過去上百年來美國政府花了上兆的美金,還是沒有把這個問題解決。

而 Science of Reading,簡稱 SoR,就是 1997 年美國以國家的力量,召集了腦神經科學家、語文學家、教育家、等專家,審閱了超過 10 萬篇文獻後歸納出來的方法論。

這個方法論問世到現在已經 25 年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都沒辦法在美國普及,而這個情況在去年開始改變了。

有越來越多的政府,把這一套 Science of Reading 方法,明訂到課綱裡面,包括今年的紐約市市長 Eric Adams

SoR 金字塔的五階段,依照順序是:

  1. 音素覺察 Phonemic awareness,簡稱 PA
  2. 自然拼讀法 Phonics
  3. 精準速讀 Fluency
  4. 單字文法 Vocabulary
  5. 文本理解 Comprehension。

以下我會逐一來介紹,並且以一個語言的三要素:形、音、義來對照。

Science of Reading 的五大階段

第一階段:音素覺察 Phonemic Awareness(PA)

在這個階段,孩子要學會的是能夠「聽出」以及「操縱」一個單字中個別「聲音」的能力

英語裡面總共有 44 個獨特的聲音,叫做音素(phoneme),這是英語的最小聲音單位,其中有 24 個子音(consonant),20 個母音 (vowel)。

英文單字的組成最小可以只有一個母音,像是我的英文就念成 /aɪ/ 嘛;

一個子音加上一個母音的組合簡稱 CV,像是 Hi 就由 /h/ 和 /aɪ/ 組成的。

我們中文的音,最多就是 CV 的組合。

但英文的母音後面還可以再加一個子音,叫做 CVC,像剛剛的 /haɪ/ 加上 /d/ 就變成 hide,躲起來。

而孩子就是要學會聽到一個單字時,他的耳朵就能自動把這些音素一個一個聽出來,並且能夠正確發音。

像是上面那個 hide 的例子,小孩就要能聽到這個字後,跟老師說,這個字是由三個聲音組成的,分別是 /h/、 /aɪ/、/d/。

這份報告中提到(本篇都會引用到這份報告的內容),音素覺察階段要能夠具備七種技能:

source: Really Great Reading

第一是音素隔離 Phoneme isolation,就是把單獨的音素抓出來。例如問小朋友說 cat 的第一個聲音是什麼?他要能回答是/k/。

第二是聽覺區辨 Auditory discrimination,例如問孩子 jar、jam、jet 這三個字裡面有哪個一樣的聲音?答案是 /j/。

第三是音素組合 Phoneme blending,例如問孩子 /k/、/a/、/t/ 組合起來是什麼字?孩子要回答 cat。

第四是音素分割 Phoneme segmentation,就是上個例子的反過來,問孩子 cat 裡面有幾個聲音,他要回答 /k/、/a/、/t/ 三個。

第五是音素刪減 Phoneme deletion,問他 cat 刪掉 /k/ 會變什麼?他要回答 at。

第六是音素添加 Phoneme addition,問他在 at 前面加 /k/ 會變成什麼?他要回答 cat。

第七是音素替換 Phoneme substitution,問他把 cat 的最後一個聲音換成 /b/ 會變什麼?他要回答 cab。

就這樣,你是不是覺得挺簡單的?

因為我們學注音的時候就是這樣學的,但這對美國小孩來說是要練的!

重點來了,在這個階段,為了避免妨礙後面自然拼讀法的學習,這時候孩子是不能看到任何文字的

所以老師就要想辦法用各種方式來輔助音素覺察的練習,例如這個是用身體動作的:

還有這個是用顏色積木的:

報告中提到,只要孩子可以輕鬆的做到第三的音素組合和第四的音素分割,那他基本上就具備音素覺察的能力了。

做個小總結。

PA 這個階段是把語言的「字音」抓出來單獨練,讓聽覺系統熟悉這個語言的基本音素,並且有辦法由動作皮層調動嘴巴、咽喉等肌肉模仿聽到的音素並且準確發音出來。

講白一點就是練聽覺神經和動作神經啦!

第二階段:自然拼讀法 Phonics

在這個階段,英文字母終於要加進來了。

孩子在這個階段要具備兩個能力:

第一個是解碼decoding) ,就是把看到的英文單字拆解後轉換成聲音,並且正確唸出來;

第二個是聽寫(dictation),也就是在聽到一個英文單字的聲音時,正確地將對應到的英文字母拚寫出來。

比起上一個「音素覺察」階段,練習的只有語言的「字音」,在自然拼讀階段就是將英文的「字形」和「字音」的雙向關係給建立起來

還記得上一篇文章講的字母盒(letter box)嗎?這就是在這個階段建立的。

在報告中提到,phonics 的教學分成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合成式自然拼讀法(synthetic phonics),也稱 explicit phonics,意思是這個教法是很明確的。

這個方法會教孩子各種子音、混合子音、複合子音、短母音、長母音、還有被 r 影響的母音等等的發音規則,再進一步教他們子音和母音組合起來的發音。

和我們中文只有子音加母音 CV 不一樣,英文的一個音節可以有 CV、CVC、CVVC、CVCCe 等一堆奇怪的組合。

這裡放一段國外老師的教學讓大家參考一下:

另一種叫做分析式自然拼讀法(analytic phonics),也稱 word analogy phonics。

這個教法是以孩子已經知道的字,去推理出生字的念法。

像是已經認識 cat 念成 /kat/ 還有 man 念成 /man/,就可以推理出 can 念成 /kan/。

這種教法比較少見,因為相對於合成式自然拼讀法比較沒那麼直覺。

在自然拼讀這個階段有兩個重點要注意:

重點一:這個階段的目的是把「字形」和「字音」的關聯建立起來,「字義」還沒有加進來喔!

再強調一次,背單字是第四階段的事情。

但是對母語是英語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已經學到了很多「字音」和「字義」的連結。

所以如果用的是他們已經會的單字來做「字形」和「字音」的拼讀練習,「字義」就會跑進來攪局,讓拼讀的練習效果減弱。

舉例來說,如果用 cat 這個字要孩子練習拼讀,當老師秀出 cat 這個單字,念出 /k/ /a/ /t/、/kat/ 的時候,孩子腦子裡馬上就蹦出那個他已經聽過上萬遍的聲音,並且從「韋尼克區」調出這個聲音的「字義」是貓。

於是 cat 這個單字的「形音義」就直接串起來了。

當他下次看到 cat 這個單字的時候,他就不需要經過把「字形」解碼成「字音」的過程去發音,而是直接調動「字形」到「字義」的路徑去發音,結果就是沒有真正練到拼讀的能力。

所以國外在教自然拼讀法的時候,符合英文拼法但沒有意義的 nonsense words 就是很重要的工具。

在報告中就舉了幾個例子,像是 tac、taf、taj 等等字都沒有意義。(咦有 Taj Mahal 啊?)

所以當孩子看到這些假的字試圖唸出來時,就得乖乖地走解碼、從字母盒裡面找字母的發音,再拼起來的這個過程。

這裡也放一段示範:

重點二:這個階段要練習的只是拼讀的能力,所以必須要把英文的發音例外排除在外

這個階段要讓每個字母以及字母的組合,都只能對應到一個聲音,這樣孩子才能看到一個單字的時候,可以迅速地把字母解碼成聲音念出來。

而反過來也一樣,當孩子聽到一個聲音的時候,他只要把和這個聲音對應的字母寫出來就可以了。

舉例來說,當孩子聽到 /kat/ 的時候,不管他是寫成 cat 或者是 kat 都是正確的,因為 c 和 k 的發音規則裡都可以是 /k/ 嘛。

這可能會讓很多家長感到困惑喔,因為孩子在學校考聽寫的時候,聽到 /kat/ 後寫成 kat 是會被打錯的,老師會說是 cat 才對。

這麼做就已經把「字義」加進來了。

再講一次,背單字是第四階段才要做的事情

正確的自然拼讀法對絕大多數的人都很難理解,因為這完全顛覆了我們過去的學習方式,建議大家可以多看幾次。

這個階段對應到上一篇講到的學習英文完整路徑,就是在練習視覺系統—>字母盒—>「布洛卡區」這條路徑。

注意:「韋尼克區」還不能進來攪局

第三階段:口語精準速讀 Oral Reading Fluency

口語精準速讀是我先臨時翻的,因為根據這份報告的定義,這個階段孩子要備能夠將一段文字「精準 accuracy」且「快速 speed」地大聲朗讀出來,並且要能加上適當的「表達 expression」。

「精準」指的是發音的正確程度,這個能力是第一階段 PA 在練的;

「速度」指的是解碼文字並且快速唸出來的能力,這是第二階段 Phonics 練的;

而「表達」就是在精準速讀這個階段被加進來的,像是一個句子的停頓、輕重音、以及語調等。

你可能會好奇,那是要多準確,並且多快呢?

這裡我要引用這個領域的專家 Jan Hasbrouck 教授一個 webinar ,裡面提到四年級的孩子要在一分鐘內以 95% 正確的發音讀出一段 160 字的文章,才算是具備這個能力。

很推薦大家去看看這部影片,Hasbrouck 教授一再強調:

發音的標準和朗讀的速度都會影響到未來閱讀文章的能力,一定要練好。

那這個階段要怎麼教呢?

比起前兩個階段有相對明確且有架構的教法,在第三階段就是老師們各自發揮的時候了。

在上個階段,孩子們練習念的大多數還是假的字,這時候老師就可以慢慢把真的字和發音有例外的字加進來。

這裡有個很有名的 220 個單字的列表叫做 Dolch Sight Words,這是伊利諾伊大學 Edward Dolch 在 1936 年發表出來的。

Dolch 去除掉名詞後,整理出 220 個最常出現在文章裡的功能字 function words 或 service words,讓孩子直接背起來以增加閱讀的速度。

他是當時 whole word reading 的倡導者,這個方法就是讓孩子背單字,然後直接大量練習閱讀文章的方法。

(我們都是這樣過來的嗚嗚,超痛苦。)

雖然這個方法已經被 Science of Reading 所推翻,但他這個表還是有貢獻的,可以讓老師在 Fluency 階段依照孩子的學習進度加進來。

因為真實的字慢慢多了起來,最後將會形成一個真實的句子,這時候老師就要把真實的語調加進來,帶著孩子練習念一個句子正確的抑揚頓挫。

之後就可以進階到完整的文章,老師可以依照自己的偏好,用一些經典的童謠或是繪本的故事來教學。

這麼做的目標都是讓孩子在大聲朗讀文章時,可以達到「精準」、「快速」、以及「表達」這三個條件。

要注意喔,這個階段是不用要求孩子懂他們念的是什麼意思喔!這件事情會在下個階段來加進去。

第四階段:單字文法 Vocabulary

這就是我們熟知的背單字和文法啦!

這個階段的教學技巧台灣老師們應該都很拿手,像是從語境中判斷詞彙含義的技巧,或者用字根、字首、字尾來判斷字義等等。

但是光背單字是不夠的。

報告中強調,最有效的單字教學需要藉由大量的閱讀、寫作、交談、聆聽等等練習,來更深入理解單字在整個文化脈絡下的深層意義,而不只是去死記字典上查到的意思。

你會好奇,啊那當時學得超痛苦的文法勒?

什麼現在式、過去式、完成式、過去完成式⋯⋯(我現在想起來又有點 PTSD 了嗚嗚),這些要怎麼教?

你可能會很驚訝,在整篇報告裡面,完全沒有提到文法 grammar 這個字

也就是說,文法其實是不用特別教的。

我自己的理解是,文法應該就是在老師的帶領下,從不斷地閱讀、寫作、對談、聆聽中一點一滴學起來的。

我超級討厭背文法,所以我 20 年前去考多益時聽力是滿分,但文法就被扣了一堆。

不過我有自信我現在去考的話成績應該不會太差,因為我從這些年不斷的閱讀、以及收看和收聽英文節目,

錯誤的文法我一看就知道了,因為唸起來感覺就是怪怪的嘛!我想這就是大家講的「語感」吧。

接下來就是最高境界:文本理解 Comprehension 了。

第五階段:文本理解 Comprehension

這是全世界的人學英文的最終目的,能夠流暢地理解文本中的資訊,並且能詮釋作者想表達的意義,進一步吸收知識。

報告強調,文本理解是要能主動的去建構文本中的意義,而不是被動的去死記

這是一種動態的思考形式,包括透過個人的知識和信念,來過濾並且詮釋這些資訊。

一個好的閱讀者甚至可以推論作者沒有說出來的內容,經過自己的「腦補」後,讓自己獲得比作者試圖傳達的更豐富的知識。

要達到成功的文本理解,就需要讀者和文字進行深思熟慮的互動。

就以閱讀這份報告來當例子好了。

雖然我們都看得懂報告中的每個字,閱讀整段文章也沒有太大障礙。

但因為我有相對較豐富的英文學習經驗,以及這幾個月的燒腦研究,我對「如何學好英文」這件事情的理解,可能比大部分觀眾還多。

所以我閱讀這份報告後能夠萃取出來並且吸收進去的知識就會比較多。

閱讀艱深的文本不只需要具備相關的知識,大腦也要能被訓練的能夠長時間專注在閱讀上。

我認為在現在手機和社群媒體,以及短影音對孩子大腦的摧殘下,這絕對會是未來最稀缺的能力。

報告裡還強調,在做文本裡解的閱讀練習時,文學和非文學的書籍都必須要涉獵,因為這兩種類型的閱讀技巧是天差地遠的。

講到這裡我要大力推薦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裡面把閱讀各種書的技巧以及層次都講得超級清楚,說它是學習文本理解的經典也不為過。

為什麼要拆這麼細?

source: Istation

到這裡我終於把 Science of Reading 的五階段給講完了。

看到這裡的朋友我真的要給你鼓掌,你超強!

但我想你應該會疑惑,真的需要拆到這麼細嗎?用以前的老方法也有很多人英文練得很強啊!

我自己的理解是,這就好像在學一個新技能,好的教練都是會把動作拆得很細,把每個動作練標準之後拼起來,整體的動作才會到位。

像我之前訪問的汶而教練,她在教學的時候,一開始甚至只能練呼吸,再來練超人飄,再來練打水,再來練 45 度平衡,再來才是練單手划水。

細部動作練熟練之後再慢慢組合起來,我之前醜到不行的泳姿就真的被改得超漂亮了。

這就是在練肌肉記憶,而肌肉記憶,事實上就是腦神經的重新連結。

在細部訓練中,我們的大腦得以學會用新的連結來控制我們的肌肉,學好英文的原理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如果你是那種用老方法也能把英文學好的人,那你可能是骨骼精奇的練武奇才,用了這個方法會讓你花更少時間然後練得更好喔。

但你會不會好奇,我們台灣的英文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為什麼家長花了大錢,孩子花了那麼多時間還是學不好?

以下我根據 Science of Reading 的原理,整理了台灣人學英文的三大地雷。

台灣學英文的三大地雷

地雷一:沒有教音素覺察 PA

孩子沒有具備音素覺察的能力,他的耳朵是沒辦法聽出英語所有的 44 個音素,口腔的肌肉也沒有被訓練成能夠去發出這 44 個聲音。

這會大大影響到 Phonics 自然拼讀的能力,更別提更難的的三、四、五階了。

這就好像要蓋一棟房子,用的卻是每個形狀都不一樣的磚頭,這蓋起來的房子會穩嗎?能夠蓋得高嗎?

如果音素覺察的功力不夠,聽再多的 CNN 和 BBC,看再多美劇效果都不大。

因為你的聽覺神經聽不清楚某些英語特有的聲音,這訊號到了韋尼克區,跟裡面儲存的意義不能馬上對起來,或者根本對不起來。

所以他們講快一點你就聽不懂了。

地雷二:不注重發音

這應該是大家踩過最普遍的一個雷了。

我們學英文的時候常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發音不重要,能溝通就好。」

這句話其實是錯的。

我以前也是這樣認為,但現在完全改觀了:發音真的很重要。

發音和腔調是不一樣的概念,英美各地都有不同的腔調,只要不太誇張的話他們大概都能聽得懂。

但是發音不標準,是會把你想說的字念成另外一個字,不但會讓別人聽不懂你在講啥,有時甚至會鬧笑話。

真實故事:

我曾經參加一個大公司的尾牙,董事長向台下國內外員工用英文演講。

當他想講「整間公司」時,把 the whole company 念成 the whore company⋯⋯

我聽到的當下整個超尷尬的,都不敢看其他外國人的反應。

更糟的是,不精準的發音還會阻礙閱讀能力的發展。

還記得嗎?閱讀的過程是將文字解碼成聲音後,在腦中默念給自己聽,再藉由聲音去理解意義理解的過程。

如果發音不正確,你就會在閱讀過程一直念錯誤的發音給自己聽,這會妨礙你快速理解文字的意義。

地雷三:學習順序錯誤

最常見的就在孩子學自然拼讀法的時候把背單字加進來,甚至會拿一些特例去考孩子。

這麼做不但練不到這個階段該練的技能,還會讓孩子感到困惑又痛苦,逐漸排斥學英文甚至放棄。

這份報告中整理的證據指出:只要好好的將前三階段的基礎打穩,不用著急,進到第四和第五階段後,學英文將會事半功倍。

用 SoR 學習,可以花更少的時間進步得更快,單字背得多,文章看得快,孩子會既有成就感又有興趣,這時你要擋他們學英文,都是擋不住的。

好,我終於把學英文的科學以及 SoR 的五階段介紹完了!

超級累的啦以後不挖這種洞給自己跳了⋯⋯

但是弄清楚之後,我對女兒的英文教育就更胸有成竹了。

但我知道你們一定有一個大疑問:這套理論是針對美國孩子設計的,那對我們台灣的孩子來說會適用嗎?

其實不管是美國人還是台灣人,大腦的運作機制是一模一樣的,所以學英文的邏輯和順序也是一樣。

唯一的差別只是英語是他們的母語,我們不是。

所以這套方法搬來台灣是可行的,只是要根據我們孩子的成長環境來調整。

而有一個人已經把適合台灣孩子的 SoR 教學法和教材全部開發出來了。

那個男人就是我訪問過的臺灣雙語無法黨的黨主席蕭文乾博士

我現在正在上他的 SoR 美語師資班中,我很少這麼佩服一個人。

他的理論、教法、教材、還有為了讓孩子能快樂學習做的音樂等等都是世界級的。

如果大家有興趣聽聽真正的專家講述如何把這套理論應用在台灣孩子身上,我強烈推薦大家可以去報名他 2/18 開始的SoR 線上科普講座

44 堂課總共 88 小時 , 竟然才 9000 塊而已,前幾堂還可以免費試聽。

上課不但可以直接跟我心目中的大師學習,聽不懂的還可以直接問他問題,實在超級佛心啊!

不只學生和家長可以學到最先進的英文學習方法論,讓自己學英文的路上更順更快;

老師也可以用在課堂上讓班上同學的英文突飛猛進;

補習班和出版業者也可以根據這個理論開課編書,趁這股全世界剛吹起的 SoR 風潮大賺一筆。

我把連結提供在這邊,點進去就可以去報名。

這不是業配喔,我沒有收任何錢,這是我真心推薦給大家的。

強烈推薦想把英文學好的你們來報名,我們課堂上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