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ategory

free

我找到新的錄音空間了!Podcast 即將再度重啟!(希望這次能一直做下去)

你上個禮拜過得好嗎?

我上個禮拜外務有點多,過得相對比較悠哉,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終於找到一個固定的錄音空間,準備在 Q4 重啟 Podcast 了!

年初錄的幾集 Podcast 真的是累死我,我把包括相機、麥克風、錄音介面、腳架、燈、燈架等器材全部扛在身上,騎車到某間小樹屋全部架好,錄完之後再全部扛回家。

這樣折騰了幾次後覺得不是長久之計,實在是太累啦!好幾次回家後我是整個攤在那裏連話都沒力氣講。(尤其做一場深度訪談是一件超花心力的事)

所以就想找一間固定的辦公室,既可以讓我登記公司地址,又可以讓我當成固定的錄音空間。畢竟一件事情要長久做下去,一定要把摩擦力減到越小越好。

一開始找的是共享空間那類的獨立辦公室,但後來想了一下,那種空間的人員進出較多,可能不適合用來錄音。

但符合我的預算(一萬五左右)的獨立辦公室,又要離捷運近的(方便來賓前往),實在是太難找了。

幸好認識的另一位 Podcast 製作人剛好也在物色新的錄音空間,準備將節目升級成近年來相當流行的 Video Podcast,我們就決定一起來租一間共用。

於是預算直接上升到三萬,可以選擇的物件也變多了,終於在上上周找到一個剛好在台大醫院站、台北車站、西門站中間的辦公室。

房東剛裝潢好,我們只要添購一些簡單的家具就可以開錄了!明年的一個重點工作項目,就是想辦法拓展 Podcast 的聽/觀眾。

這位一起合租空間的夥伴問我,既然節目停更了兩次,之前連一毛錢都沒有賺到,那為什麼還要繼續做這個節目?Podcast 不是越來越難做了嗎?

到底為什麼要做 Podcast

我跟他說,我的目的有三個:

第一:我想用這個節目來自肥,強迫我走出去認識新朋友。因為我是一個 I 屬性的分數竟然高達 100 分 的 INFJ!

這種個性讓我我平常就對社交場合敬謝不敏,還很容易讓我把自己關在屬於自己的小世界,不只不利於身心健康,還會錯失很多認識朋友的機會。

而訪問這些不正常人類,幾乎每次都讓我學到相當多東西,有的聊完甚至覺得一點也不累,有種法喜充滿的感覺😊

第二:我想繼續把這個節目的精神傳遞出去。就像節目的開頭講的,每集節目我都會邀請到一位不太正常的來賓,有的是行為舉止怪異,有的是從事的工作很奇特,更多的是,他們人生的選擇很不尋常。

我希望讓更多人知道,人生真的有好多好多選擇,尤其是在 AI 的發展過了奇點之後,世界上的資源只會越來越豐饒(只是分配不均😭)、 人類面對的難題也有望一個一個被解決(希望啦)。

如果到時 Sam Altman 所擘劃的 UBI (Universal Basic Income)成真,人類再也不用為了錢而工作的話,那我們這輩子到底要做甚麼?

我覺得這些不正常人類們的故事,就可以給大家很多啟發和想像。之前聽工作夥伴說他認識的老師會把我們的節目放給學生聽,我覺得實在是太棒了。

第三:成為另一個營收來源。就是用這個節目來接業配啦!這點是我之前一直沒有試過的,就一邊做一邊嘗試看看吧!

總之我希望把這個節目做成中文界的 Rich Roll Podcast 甚至 The Diary Of A CEO 。(有夢最美嘛😊)

完成了這件一直放在心上的事情,我利用這幾天的空檔盤點了接下來要做的事情,發現工作直接滿到年底了😭

而且許多都是有死線的,這給了我相當大的壓力,我終於理解 Tim Ferriss 說的,盡量少給自己找那種有死線的事情,是多麼重要了。

希望我明年能更嚴格限制商業合作的數目,花更多時間專注在自己的社群和課程經營上,才是長久之計。

一個有趣的問題:練街舞會變聰明嗎?

上週末研究所的「體育研究法」課程,老師是台灣的運動心理學大師洪聰敏教授,他要我們開始發想自己論文題目,並且蒐集五篇相關文獻在下周上課時報告。

這幾年來我一直對「運動對大腦的影響」這個主題相當有興趣,所以就打算把這個當成碩士甚至博士論文的題目。

剛好最近經由朋友的介紹,每個禮拜天下午帶女兒去上街舞課,雖然她的動作還跟不太上,但是律動和點位都已經有點樣子了。

其實練舞是需要相當大程度的專注力,以及包括視覺、聽覺、運動皮層等三大區域的共同協作,就剛好跟之前頻道分享的閱讀的過程一樣。

有看過的朋友還記得嗎?

閱讀英文的完整過程,其實就是眼睛看到英文單字後,先在「字母盒」中解讀文字的聲音,然後經由「布洛卡區」調動發音的相關肌肉說給自己聽,再去「韋尼克區」解讀聲音代表的意思。

如果看了覺得一頭霧水,可以去看看「學英文的底層邏輯」那集節目,我到現在還是覺得這件事情真的超神奇的。

既然跳街舞和閱讀英文這兩件事情同時動用到的大腦區域是一樣的,那練街舞的孩子的英文閱讀能力,會不會比沒練的、或者做其他運動的孩子好呢?

上網查了街舞對大腦執行功能的影響,只找到一些零星的研究,或許這是一個不錯的方向?

不管怎樣,看到女兒跳得這麼開心,還有上課前的種種期待,跳回來之後又不囉嗦直接秒睡,快兩小時的來回通勤時間算相當值得了。


本周的分享就到這邊,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內容有幫助,能請你幫忙分享給親人或朋友,請他們訂閱我的電子報嗎?我會相當感激的!

網址是: https://shosho.tw/free。

我們下周見!

Love and care,
Shosho

上週為什麼停更?以及三十萬 QA 問題大募集!

你這兩個禮拜好嗎?

上個禮拜我頻道和電子報都停更了,最大的原因是,真的有累到😅

心情忽然變得有點差,明明就是中秋節,即將跟家人、朋友團聚,也接到一個很令人期待的邀約(等一下會講),但心情就是悶悶的。

一方面是研究所開學了,出版社以及其他商案的邀約也變多了,時間嚴重不夠用。

另一方面是我又遭到阿抗極為猛烈的攻擊(煩不煩啊🤣),導致我新書的寫作進度落後。

再加上我實在花太多時間在頻道影片的製作了,這給了我和工作夥伴很大的壓力,所以我上上周就決定先停更一次。

本來以為介紹一本書會比整理一個主題(像是發炎的機制)還要省時間,但後來發現,我挑的書都不是隨便列幾點學到的東西就可以講清楚的。

我甚至會把作者的成長背景、研究領域、之前出的書講了些甚麼都弄清楚,再看幾個他接受的訪問或公開演講,把這些資訊全部融入到要介紹的書,才覺得是我心目中好的說書影片。

大家看到我影片裡面講的一句話,背後可能是好幾個小時的研究才得出來的結論。

事實上絕大部分蒐集的資訊都不會放進來(要不然一集隨便都要破一小時),但做這些準備花的時間是省不了的。

之前我們團隊有一些討論,到底要怎麼把製作的時間降低,但後來嘗試過一些方法後全部都放棄了。

我後來想通了,人類要學習一件事情、將知識內化、再用自己理解過的內容用文字轉述出來,這件事需要花的時間是省不了的。

雖然科技變化得很快,AI 的發展可能已經通過奇異點,未來的變化會快到我們無法預測,但我們的大腦的運作方式跟幾千年前比起來其實變化不大。

舉例來說,本來以為講《致富心態》這本書會很容易,就挑幾章自己比較有感覺的分享出來就好,沒想到整本書連英文版看了十次左右才讀懂,還做成了上下兩集。

但也是因為這樣,我終於把投資致富這件事情想通了,也當機立斷現學現賣(literally),把各股全出掉改買大型 ETF(好死不死躲掉一波大修正,少虧ˊ了幾十萬),整個系列花的時間超過 50 小時。

後來想想,花這點時間把人生一個重要領域給搞清楚,其實算相當值得的。

《我可能錯了》這本更是誇張,記得開會決定要分享這本書時,我也是跟夥伴說一模一樣的話:「這本書應該很快,我就簡單挑幾章出來分享就好了」,結果竟然嘔心瀝血做了個三十幾分鐘的影片。

但我後來也想,這本書幾乎把人生都講完了,才花這點時間就把這麼重要的事情想清楚,簡直超賺的對吧。

但每次我對夥伴的保證:「這次的影片應該會比較簡單一點」屢屢食言之後,我決定不要再硬逼自己周更了。

雖然我還是會盡量一周上傳一集節目(因為我還有好多書想看,好多主題想研究),但我還是會秉持初衷,不會為了周更而上傳灌水的內容。

除了最近有點過勞讓我心情不太好以外,最近我看的書也讓我覺得心裡有點悶悶的。

這次人類還會繼續蠢下去嗎?

除了自己找的那本 “The Anxious Generation” 以外,我收到天下文化的邀請,要來分享哈拉瑞的重量級新書《連結》。

記得第一次閱讀到《人類大歷史》時感受到的震撼,這次為了好好介紹《連結》這本書,我又把前面的三部曲拿出來重看,結果越看越悶😅

一直記得之前哈拉瑞講過的一句話:「千萬不要低估人類的愚蠢。」

從一萬兩千年前的那場農業革命開始,一直到最近發生的 AI,我們智人以為我們掌控了許多東西,但卻失去了更多東西。

我們開始圈地種田,以為自己再也不用終日害怕挨餓,可以過好日子了,但卻失去了我們這副身體的最佳使用方式:去自由的活動、探索,付出的代價,就是要一輩子守在這塊地旁照顧農作物。

我們發明了以追求最大利益和成長為目標的資本主義,任由人性的預設值:「貪婪」、「愛爭地位」、「自我中心」等缺陷來主導人類社會的進展。下場就是,智人成了已經成了某種定義下的神人,但卻成了地球以及其他物種的惡夢。

但我們有過得更幸福嗎?或許整體人類的「物質生活」和以前比起來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但道德以及心靈層面呢?有時候我讀一些歷史人物的高風亮節,都會覺得我們好像越活越回去了。

如果這時候拿一張測量「幸福感」的評量給我們七萬年前的老祖宗去做,我猜他們的平均分數會比我們現在還高吧。

再提到這兩本書都提講到的「社群媒體」,我相信一開始祖老闆是真的想要把全人類給連結起來的,到底是怎麼在這個系統下,一步一步做出了撕裂人類社會、摧毀孩子身心健康的惡獸?

前年 ChatGPT 引爆這波 AI 風潮時,我記得就有看到哈拉瑞發聲示警,那時我沒有太放在心上。泡在這幾本書中過了幾個禮拜之後,我開始覺得有點擔心了。

“The Anxious Generation” 這本書(以及作者的下一本書 “Life After Babel”),和哈拉瑞的這本《連結》,我相信會成為這幾年來為人類文明敲響警鐘的重要著作。

真的很希望那些手上握有極大權力的政客和科技公司老闆們,真的能靜下心來好好讀一讀這幾本書,先把利益放下,好好坐下來合作,談一談你們要把世界帶到哪裡去吧。

至於我們普通老百姓呢?除了好好投票以外,我想真的就只能把握當下,和身邊的人好好相處。

如果有機會的話,盡量發揮你的慷慨的感染力,把你認為能夠造成正面影響的訊息傳遞出去。

然後我要再來重看《真確》這本書,看能不能讓心情變好一點🤣

三十萬 QA 問題募集

隨著訂閱數越來越多,也看到許多新觀眾陸續在我的舊影片留下問題,但我們真的沒辦法一個一個回。我想不如就趁破三十萬訂閱的機會來個 QA 吧。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不管是有關提升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或者想要知道經營頻道和自媒體的撇步,甚至對我平常的生活好奇的,都可以在這個表單留下你的問題。

如果你還願意留下對我們頻道的建議,我們會相當感謝的!


本周的分享就到這邊,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內容有幫助,能請你幫忙分享給親人或朋友,請他們訂閱我的電子報嗎?我會相當感激的!

網址是: https://shosho.tw/free

我們下周見!

Love and care,
Shosho

你把哪些事情「外包」給了科技,哪些是你堅持自己做的?

你上個禮拜過得好嗎?

我過得相當充實,久違的高專注時間達成率破 100%,為了讓明年要出的新書的內容更札實,我又噴了一千五買了一本原文教科書來看。

現在整天就是過著讀書,思考,輸出,不斷重複的日子。感覺真的超棒的。

說到讀書,這個周末師大在職專班開課了,拿到學生證的那一刻還蠻開心的,但我腦子第一個冒出來的念頭竟然是:

「是不是很多地方都可以適用學生價或買學生票啊🤣」

晚餐去師大夜市買東西時,馬上就買了一杯折 5 塊的迷克夏,超爽的。

但因為是隔周上課的關係,星期六要上課到晚上十點,真的很拚啊。尤其最近在跑馬拉松課表,一定得早起。

我星期天早上有個 10k 的測試,所以我星期六晚上一下課就直奔 YouBike,從師大走河濱車道騎回新店。

過程盡量不重踩,把心率維持在 120 左右,到了新店高中花了 28 分鐘(沒被扣到錢,爽),均速 16.5km/h。

到家時老婆剛把女兒哄睡,我火速洗完澡,靜坐 20 分鐘後直接躺平,這時候也快 11 點半了。

隔天早上五點半起床,先喝水、量 HRV+血壓,做完 26 分鐘的熱身,把腸道稍微排空,要出門的時候往外一看,太陽已經超大了。

只好回頭裝了一小瓶水,準備 5k 的時候稍微補一下,避免水分流失過多影響成績。

沒想到速度還是沒有控制好,加上溫度實在太高,才 6 點左右體感溫度應該就破 30 度,跑完 5k 我就整個沒力了。

以前的我還會想硬撐一下,但是想到教練的提醒,以及上週分享的《我可能錯了》作者對自己身體的對話,我決定直接停下來,別太逼自己了。

慢慢走回家,沖澡、收操、打了杯藍莓乳清蛋白當早餐,本來還想騎 YouBike 去學校上早上八點半的課,但怕體力不繼還是改騎機車。

結果下午到家的時候整個人累癱了,和老婆女兒吃完午餐就躺了一個小時,到現在人一直都提不起勁來😅

你會不會覺得很奇怪,我幹嘛要這樣操自己,天氣這麼熱還騎腳踏車去上課,有病嗎。

其實我這幾天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人類不該把甚麼任務外包給科技?」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但過度依賴科技的下場是?

舉交通工具來說吧,蒸汽機、以及後來的燃油引擎的發明,大大的加速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能被運送的貨物數量和距離大幅增加,我們也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移動更長的距離。

於是「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這四件事情,因為交通工具和基礎設施的發展而變成可能。

但如果它方便到取代了人類最基本的身體活動,那就會出問題了。

大家應該都有認識到巷口的便利商店買東西都不願意走路,一定要騎機車的朋友吧。

這就是把「走路」這個功能外包給機車了。如果成了習慣,我們的腳就會認為它不被需要了,於是肌少症、骨質疏鬆症就會發生。

我前幾天買了目前 Amazon 暢銷第一名,Casey Means 的 “GOOD ENERGY”,看得津津有味。

她是 Levels 這個利用 CGM 來給使用者健康生活型態引導,增進代謝健康的新創公司的共同創辦人。

她的經歷跟 Peter Attia 有點像,是史丹佛醫學院畢業的頂尖外科醫生,在執業的過程中,發現高度分工,只治療「症狀」而不去根除「病因」的醫療 2.0 出了大問題。

其實人們各式各樣的疾病和慢性病,不管是肥胖、癌症、或是自體免疫疾病,表面上看起來是某個器官或組織出問題,但追根究柢,都是細胞層面的粒線體功能失調,導致組織無法正常代謝營養素而產生能量

其中一個導致這個現象的罪魁禍首,就是無所不在的,美味又高能量密度的超加工食品。

超加工食品的出現,的確讓很多現代人免於食物的匱乏,我們再也不用像幾百年前的人類,要擔心食物的採集和保存。

但也是這樣,我們再也不用付出勞動去獲取食物,不用花功夫烹飪食物,也不需要使勁咀嚼,我們把這些事情都外包給食品工廠或速食店,於是就會不小心攝取過多的熱量,傷害到我們的細胞。

我之前開玩笑,搞不好人類最後會變成像是忍者龜那個反派「克朗」一樣,只剩下一顆腦袋,必須要裝在機器裡面才能行動。

結果 AI 出現了,我看到越來越多人選擇把大腦的核心工作:「閱讀」、「思考」、「創作」等外包給電腦

大家都在分享怎麼把一堆內容丟給 AI,然後快速生成一堆內容,說這可以大大提高生產力,讓事業一飛衝天。

對於這點我持高度懷疑。

就算是真的,我們也覺得大腦的工作是可以外包出去的,那人類最後會不會連克朗都不如了啊?

我絕對不是那種反科技的盧德分子,我對所有的新科技都抱持著開放的態度,只是變得越來越謹慎而已。我只會選擇把重複、枯燥、不屬於我核心能力的事情外包出去。

所以雖然捷運很方便,坐計程車更爽,坐電梯真的很舒服,但一有機會我還是會騎腳踏車,只要有樓梯我絕對不坐電梯,我對肢體活動的「外包」是有界限的。

那把「育兒」這件事情外包出去呢

把育兒這件無敵重要的事情外包給 3C,應該是很多爸媽會採取的策略吧?從以前的電視、電玩,到現在的平板、手機。

我和老婆是在完全沒有後援且負債的狀態下,一邊創業一邊帶小孩,所以我們完全能同理養小孩是一件多難的事。

但有一件事情我絕對堅持,之前已經多次分享過了,我絕對不會讓我女兒太早接觸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

許多父母對手機對孩子的大腦到底做了甚麼,可能不太清楚,我也一直沒有機會來好好講這個主題,而我本周要分享的暢銷書就把整件事情講得超清楚。

這本書是我之前提過的,社會心理學家 Jonathan Haidt 的 “The Anxious Generation”。

聽說這本書已經在美國的學校、老師、家長間賣瘋了,引起了相當大的討論。講的就是手機+社群媒體對孩子們到底造成了甚麼危害。

我之前曾經分享了一集美國一場把五大社群媒體 CEO 叫來問話的聽證會,結果引來一堆酸民的攻擊,影片還被黃標。

這本書是最完整而且有力的指控。

我很少看一本書看到背脊發涼的,一邊看一邊罵髒話:「X,這根本就是亂搞嘛!」

我認為每位老師跟家長一定、一定、一定要讀這本書,買到版權的大塊文化年底才會出版,但我覺得真的不能等,越早讓大家知道,就越能盡早展開行動。

如果到時候又被酸民圍攻,再請大家來幫我說話吧😅

本周的分享就到這邊,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內容有幫助,能請你幫忙分享給親人或朋友嗎?請他們訂閱我的電子報嗎。我會相當感激的!

網址是:https://shosho.tw/free

我們下周見!

Love and care,
Shosho

你多久沒有跟人生最重要的「英雄」好好說話了?

你上個禮拜過得好嗎?

我還蠻開心的,因為難熬的七、八月終於過了!只要再撐兩個禮拜,就是中秋節了!

不是因為月餅和烤肉,是因為每年只要過了中秋節,天氣就會很明顯的轉涼。上周我實在快被曬暈了,這氣溫真的超誇張的。

過高的溫度不但會讓運動訓練的效果大大降低,就連工作效率也高不起來,整個人心浮氣燥的。

我甚至很認真地考慮,之後夏天就到山上去住個兩個月,要不然就是去南半球避暑,不但工作效率比較高,還可以順便練紅血球和血紅蛋白。

已經有許多研究指出,溫度的增加跟一個國家的 GDP 呈反比,高溫傷害到最直接的就是農業的發展,但連其他工業以及商業服務的產值也會受到影響。

記得有個說法,為什麼歐洲的發展會比較快,就是因為那邊的溫度最適中,非洲和印度就是因為太熱,大家平常都不太想動,所以才會比較落後。

印度我待過一年,非洲也待過半年,我完全認同這樣的看法🤣

隨著平均氣溫一年比一年升高,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可能大家都對餓死的北極熊已經麻木了,最近有個新聞讓我看了真的很難過,納米比亞今年遇到百年大旱,因為缺水和高溫導致農作物枯萎。

在接近國家一半的人口都面臨糧食短缺的情況下,納米比亞政府殺了 700 隻野生動物。

包含 83 隻大象、30 隻河馬、60 隻水牛、50 隻高角羚、100 隻斑紋牛羚以及 300 隻斑馬,將肉分給災民應急。

雖然遠在天邊的國家和動物受的苦難好像跟我們沒啥關係,但地球爛掉了大家都得遭殃,所以在能力範圍之內,還是一起為減碳盡一份心力吧。

全馬訓練營開跑

本周是徐國峰全馬線上訓練營的第一周,我很認真的執行了整整一個禮拜的課表(給自己掌聲鼓勵)

以前都是自己隨便練練,這次有教練帶,真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最讓我深深認同的,就是教練的理念:「以身練心」

他會一再提醒我們,要隨時「覺察自己的身體和內心」,並且強調熱身的重要性大於主課表。

熱身一定得做好做滿,主課表如果跑到一半,覺得腳步開始變重,有點欲振乏力,可以休息三到五分鐘再繼續,如果還沒有改善,當天就直接停練。

要是一次課表跑完後覺得累得半死,那就是練過頭,最好練完還有點意猶未盡的,那就成功了。

因為這樣的心理狀態,才能夠驅使我們期待、並且執行下一次的練習,而這才是我們練跑的目的,讓跑步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讓我們的身心維持健康。

其實我一開始是有點小抗拒的,因為熱身時間就要 26 分鐘,真的太久了,熱身完太陽都變超大。

但耐著性子照著教練的指示練習後,真的有種倒吃甘蔗的感覺,一直到今天早上,雖然 app 顯示我的身體處於疲勞狀態,但我真的開始有體會到教練講的「跑出輕快感」了,也很期待接下來的課表。

但要能確實做到「覺察自己的身體和內心」,我覺得是需要下功夫練習的,除了跑步的時候最好不要聽東西以外,平常沒事的時候,也可以嘗試一下好好跟自己在一起。

問問自己,我現在心情如何?是平靜,還是有點煩躁?如果煩躁的話,是為了甚麼呢?有可能是欠出版社的稿還沒交?(對不起>”<),沒關係,靜下心來明天上午搞定就好……

我現在因為換了智障型手機,出門的時候耳朵也不會總是塞個耳機在聽書或 Podcast,不是放空,就是這樣和自己對話,感覺真的挺好的。

你上次好好的謝謝自己的身體是甚麼時候?

這周的影片我會分享《我可能錯了》這本書,本來以為很簡單,就把我從書中學到的幾件事情挑幾個分享出來就好。

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我腳本就整整寫了一萬多字,這會是我第一支破半小時的影片(真的會有人看嗎🤣)

因為這本書雖然薄薄的,但我覺得這是把人生寫得最透徹的一本書了。

我摘錄一段作者在得了漸凍症後,跟自己身體的一段話,我看的時候哭到不行。

身體啊,謝謝你,每一天都竭盡全力。

現在你正在打一場苦仗。我懂。 你現在的一切都得付出代價。

然而,你仍然為我竭盡所能。即使你連自己需要的空氣都得不到。

我正在盡一切所能幫助你。我明白這還不夠,還差很遠。

然而,你繼續奮鬥,日復一日付出自己的一切。你是我的英雄。

我保證,一旦又有一個動作你做不來,我絕對不會生你的氣。

我保證,會比過去任何時候更常好好聆聽你的聲音。

我保證,不會向你索求超出能力和沒有意願給予的事。

對不起,我以前總是這麼做。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鄭重承諾,當你再也撐不下去的時候,我會按照你的意思去做。

到那個時候,我會盡自己所能地臣服與心懷感恩。

在接納與信任中安息,並因為我們曾經擁有的美好人生,感到喜悅,也用堅定與無畏的聲音對你說:

「順從你的意願,而不是我的。」

我在想,我們是不是都把擁有一副好手好腳的身軀太當作理所當然了?

如果我們每個人的靈魂到這個世界上有個任務,那我們的身體就是幫我們達成這個任務的英雄。

但我們會肆無忌憚的胡亂使用它:超時工作、熬夜、喝酒、餵它吃垃圾等等,種種虐待。

有時候它會給出一些抗議,甚至有時候罷工個幾天,但如果我們不去正視,它漸漸的也就不說了。

然後,有時候就真的沒有然後了。

誠摯的邀請大家,一天花一點點時間,先別理網路上又發生甚麼事了,那些事情真的沒有很重要。好好跟自己的身體對話,問問它需要甚麼吧。

如果之前有虧待它的,從現在開始好好彌補它。

趁還來得及。


本周的分享就到這邊,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內容有幫助,能請你幫忙分享給親人或朋友,請他們訂閱我的電子報嗎?我會相當感激的!

網址是: https://shosho.tw/free

我們下周見!

Love and care,
Shosho

八月進行的一個大實驗,以及活在當下的小小練習(但效果超棒)

你上個禮拜好嗎?

我上個禮拜找回了睽違已久的工作節奏,高專注時段 10/10,達成率 100%,創作番茄 38/40,達成率 95%。

工作進度也慢慢趕上(真的很慢,因為影片都會不小心做太長……辛苦剪輯夥伴了😅)

這個禮拜的安息日我依照計劃練了吉他,彈的是之前練到一半的 The Beatles 的 Blackbird。

這首曲子的吉他和弦不是太難按,但是右手要彈得乾淨輕快不是這麼容易,尤其我右手指甲都剪掉了,撥弦的聲音真的很糟。

左手手指的繭也早就不見了,按沒幾下就開始痛,希望之後會漸入佳境。

今天跟你分享一個我八月做的一個很大的生活上的改變,就是買了一隻 1999 元的 NOKIA 智障型手機,連續用了快一個月。

連長輩都不用的「長輩機」

這件事情我已經想好久了,雖然我現在已經沒有使用 FB、IG 等社群媒體了,把智慧型手機對我的干擾降到很低,但還是會時不時想去看看 line 有沒有未讀訊息。

剛好我三年前買的 SONY 手機指紋掃描功能壞掉了,當我在物色新手機的時候,想說不如就來執行這個計畫吧。

其實長輩機的選擇不多,隨便逛一下就從 PCHOME 隨便挑了一隻下了單,隔天就寄到了。

裡面的東西真的很陽春,除了相當輕的手機本體以外,竟然還有幾百年沒看過的可替換式電池。

把 sim 卡換過來之後,稍微熟悉一下有點難用的 UI,花了十分鐘就把整支手機摸透了。

忽然回想起 20 年前,拿到我用得最久的手機 NOKIA 8310 時的興奮感,那支手機功能還比現在手上這支少呢。

所以現在我的智慧型手機平常是關著的,把我腦袋裡一丁點想要把它打開的想法也被根除了。

它只剩下銀行轉帳、還有連結我的各種身體監測裝置等功能,我一天會安排一小段時間來處理。

而其他經由即時軟體傳來的訊息,我都會把他們當成 email 一樣,每天安排一個時間來回應。

目前出門就只帶著 NOKIA,讓家人有辦法找得到我,本來以為會有其他不方便的地方,像是要去的地方找不到等,也都沒有發生。

很明顯感受到的改變,是我的感官對周圍發生的事情更加敏銳了,我包包裡一定會帶本電子書和一個筆記本,看書看到一半有甚麼想法,也都能隨時捕捉下來。

到現在為止相當滿意,本來以為我 30 天後就會想要換回去了,現在會想一直用下去,三個月後再拍支影片跟大家分享整體心得。

這一陣子的實驗,讓我又真的體會到《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這本書說的,「專心在當下的心就是最快樂的心」。

森林智者的第一堂課

下周我會在頻道上分享《我可能錯了》這本書,先把我真的很喜歡的第一章:【覺察】的內容分享給你。

作者 Bjorn 講到一個他八歲的時候的體驗。有天他跟平常一樣比其他人都早起床,他在瑞典東南部小島的阿公阿嬤家中,走來走去等弟弟醒來。

他走到廚房的窗戶前面時,突然感到內心的吵雜聲忽然停了。

一切變得無比寂靜,他看著那台放在窗台上的鍍鉻烤麵包機,美到令他屏息。

時間靜止了。所有東西的周圍似乎都透出微光。幾朵蓬松的雲從晨間湛藍的天幕中露出了微笑。

窗外的樺樹搖曳著閃閃發亮的葉片。無論目光轉向何處,迎向他的都是美景。

那時彷彿全世界都向他低聲說道:「歡迎回家。」

那是他第一次有真正回家的感覺,他的心完全在當下,腦海裡毫無念頭,接著淚水湧上雙眼,胸口一陣發熱,他把這股暖意稱為「感激」。

他說,我們都能開始覺察,持續覺察,當下覺察。那天早上在烤麵包機前綻放的,就是這種覺察。這是一種很舒服、放鬆的感覺,念頭、情緒、身體的知覺——一切都順其自然。

這時的我們會變得更開闊一點,會留意到自己內在和周遭先前沒意識到的事。這種感覺很親密。就像一個永遠在你身邊的隱形朋友。

隨時察覺,讓自己活在當下,也會讓你身邊的人更願意親近你。

我的覺察專注練習

我讀到這邊,真的是超級有感覺。

我們每個人都遇過那種心不在焉的人嘛,明明在跟他掏心掏肺講心事,對方卻時不時拿手機起來看訊息,或者表面上好像有聽,但腦子裡其實是想著要怎麼回你。

這種人你會想跟他交朋友嗎?仔細想想,我們對孩子是不是也會犯這個毛病呢?久了以後,你還會怪他們都不願意跟自己講話嗎?

隨時覺察自己有沒有活在當下,是我今年在做的最重要的練習。

因為老婆這幾天感冒,所以今天和昨天我一早就把女兒帶出去走走,讓老婆能夠多睡一點。

昨天帶她到附近的小公園玩溜滑梯和翹翹板,還拯救了一隻毛毛蟲免於它被踩扁,後來走了好遠想去買她喜歡吃的飯糰,但人太多所以作罷,後來買了茶葉蛋回家。

今天早上帶她去摩斯吃早餐,她現在相當喜歡認字,一路上一直問我這個寫什麼那個寫什麼。我們在摩斯坐了快一小時,對話大概是這樣:

「爸爸,那個是寫什麼?」

「那個是『我不吃籃子』」我又進一步解釋:「因為有人會不小心把籃子丟進垃圾桶,所以要提醒他們。」

「爸爸你帶我去念一次。」

「好……我.不.吃.籃.子」我一個字一個字指著念給她聽,她也同樣做一次。

「爸爸有誰跟我一樣姓張?」

「你喜歡聽的唱情網的張學友,還有唱 Bad Boy 的張惠妹,還有爸爸的偶像張雨生,你看姓張的都好會唱歌喔,張雨生有一首很有名的歌叫天天想你……」

「天天?是我喜歡的那個天天嗎?(汪汪隊裡面的一隻粉紅色狗狗 XD)」
「對啊就是她喔,等一下回去放給妳聽。」

「那還有誰也姓張?」

「有一個很厲害喔,他創辦了台灣最厲害的公司,叫張忠謀」

「張…忠….謀」

「有記起來嗎?妳明天去跟老師說,她一定會覺得妳很厲害。」

「我忘記了耶,再跟我說一次。」

「張忠謀,謀就是那個牛牛的叫聲,哞~~~」

「喔我記起來了!」

一路上這樣的對話,完全不間斷。身上沒有了頭號的專注力殺手,我更能夠活在當下,創造出許多和身邊的人的美妙時刻。


本周的分享就到這邊,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內容有幫助,能請你幫忙分享給親人或朋友嗎?請他們訂閱我的電子報嗎。我會相當感激的!

網址是: https://shosho.tw/free

我們下周見!

 

Love and care,
Shosho

觸底反彈的一周,我從猶太人「安息日」得到的啟發和實踐

你上個禮拜好嗎?

我過了一個觸底反彈的一周 😊

怎麼說呢?其實我的七月和八月工作效率蠻糟的,心情也一直悶悶的。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天氣變熱,心情也漸漸浮躁起來。

太陽一大早就很張狂,我的晨跑習慣也受到影響,有時候多睡一點,往窗外一看,連視網膜好像都融化了,更別說出門跑步。

跑步的次數少了,VO2 max 下降就不說了,平常藉由運動紓解的壓力持續累積,而運動時常常發生的靈光一閃也少了,影片腳本寫起來也卡卡的。

加上六月底確診之後,自己的工作進度遲遲沒能趕上,為了趕工,我又頻頻打破了一天工作 4~5 個小時,以及八點前關機的規定,甚至連周末也在看工作上的書和影片素材。

結果你猜怎樣?進度有趕上嗎?

當然沒有啊 😭

工作的時間拉長了,我幾乎一天要坐在電腦前面 10 小時,產出沒增加就算了,心情也越來越糟。

直到星期四晚上,我致富心態》的下集寫到一半,我忽然感到一股強烈的抗拒。

於是我把電腦關了,走到客廳,老婆和女兒都還在吃晚餐,我跟老婆說:「我心情好差喔,不想寫了。」然後我癱在沙發上一動都不想動。

老婆叫女兒過來安慰我,我抱著女兒,有氣無力的說:「老婆,我覺得我一直在工作耶,這樣下去不行。」

她說:「你才知道喔,你從早上起來就開電腦,一直到睡覺前才關機,你沒有發覺嗎?弄得我們都很緊張。」

「真的是耶。」我倒在沙發上想了一下,跟老婆說:「我決定了,不管工作進度是不是落後,我要重拾一天最多四小時專注工作、晚上八點關機的習慣。」

「真的嗎?太好了!」

「而且,我決定整個星期六都不開電腦,不看手機,一直到星期天中午為止。」

因為我想效法猶太人的安息日。

猶太人每周一天強制耍廢的日子

根據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網站的說明:

"安息日,是一週六天辛勞工作後的「休息日」。

安息日希伯來文(שבת) 讀音 Shabbat,字根的意思就是「停工、罷工」,而且是「有意識地停止」手邊的任何工作。

所以,在以色列的星期五,大家下班後都急著趕回家「要過安息日」。因為這一天,是「家人團聚」的家庭日。

在外地工作或當兵的兒女們,在安息日的時候,一定會回家吃這一頓安息日晚餐,和父母親分享過去一週生活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

我沒有去過以色列,但聽說去的人常常會嚇到,以色列人對安息日是相當嚴格的。

從星期五太陽下山後到星期六入夜前的這段時間,所有以色列人「嚴禁」工作,甚至連電器的按鈕都不能按。

在耶路撒冷的店家如果不遵守安息日規定,還會受到市政府的罰款,公共服務當然也都停止。

我是從 B&H Photos 這個網站知道有安息日的,它是從紐約曼哈頓起家的攝影設備商店,現在已經是美國最大的相機、3C 電商之一。

我幾年前超常在這個網站敗家,尤其是感恩節特賣會,常常可以撿到便宜的器材,但在禮拜六的時候,網站都會顯示:

「因為安息日的關係,目前無法結帳,要等到 XX 點過後才會開放購物車」

我這才知道安息日的由來,查了一下,也才得知 B&H 的老闆和許多員工都是虔誠的薩特瑪·哈西德派猶太人。

禁止真人工作我能理解,但連網站都不給結帳,這也太奇葩了吧?這不是把白花花的銀子往 Amazon 或 Sweetwater 那裡推嗎?

不過話說回來,會不會就是因為「安息日」以及《塔木德》流傳下來的先人智慧,才讓猶太人成為全世界最會賺錢、最富有的民族呢?

不如我也來試試吧?結果一試成主顧啊!

我的超高生產力周末

於是我周五把《致富心態》下集拍完後(我覺得下集真心講得好,週三上線,請大家期待),我就把電腦關了。

隔天早上睡到飽,泡了一杯咖啡,帶了一本我最近超愛的書《我可能錯了》,到社區的搖椅邊曬太陽邊讀。

看了一小時回家,老婆和女兒都醒了,因為下午有約,老婆開始梳妝打扮,而我看外面陰陰的,就出門跑了個 7k。

中午去師大附近的「印渡風情」吃飯,東西口味還可以但偏貴,而且我無法忍受印度餐廳把 Naan 和 Paratha 混為一談,應該不會再訪。

接著到溫州街去找朋友聊天,過了一個愉快又充實的下午。

回家後我終於把被書淹沒的工作區好好地整頓一翻,一邊整理一邊隨手翻書,結果就不小心把萬維鋼講 AI 的新書《拐點》翻完了。(很水,不推)

和老婆聊天,跟女兒玩了一下,幫她洗完澡,也沒甚麼事,就早早睡了。

今天早上也是睡到飽,女兒起得比較早,我帶著她到外面搖椅上喝奶。

回來之後我終於有時間把公路車從壞掉的 Tacx NEO 2T 訓練台上拆下來裝箱,準備寄去修理。

我還把兩輪都沒氣的環遊世界旅行車換了個內胎,在拆外胎的過程中,我驚覺竟然有點生疏了!?明明之前熟到不行的耶!

換完輪胎後,我又把好久以前從 wiggle 上買的新 Brooks 坐墊也換上了,新舊一比較還差真多啊,舊的可是陪我征戰過非洲大陸一直到現在啊。

整台車煥然一新,我迫不及待騎出去買了杯飲料回來。好久沒騎這台車了,真的好開心啊!

弄完車之後要做甚麼呢?啊對了,之前有一大堆積著的幫寶適包裝袋還沒有集點,於是一筆一筆輸入積點完成後,發現點數可以換的東西廢到不行。

看看錶,還沒 12 點,我怎麼感覺已經做了好多事情了🤣

吃完飯後,我終於打開電腦,迫不及待的打開 notion,計畫即將來到的新的一周,以及寫下這篇電子報,覺得幹勁十足。

我已經開始期待下周的「安息日」了,我要來練吉他🤩


本周的分享就到這邊,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內容有幫助,能請你幫忙分享給親人或朋友,請他們訂閱我的電子報嗎?我會相當感激的!

網址是: https://shosho.tw/free

我們下周見!

Love and care,
Shosho

我心目中排名第一的投資理財書,以及「慷慨的感染力」最新響應

你上個禮拜好嗎?

我上周雖然產量不高,但過得還蠻充實的。因為我把一本好書掰開來揉碎,看了超過十次之後,終於吸收八成的內容,準備做成影片了。

這本書叫做《致富心態》。

本來以為這本書應該蠻好介紹的,就把書裡的 20 堂課挑幾堂最有感覺的出來分享就好了,沒想到事情沒有我想像得這麼簡單。

這是我隔了一年後第三次讀這本書,沒想到越讀越深入,看完後覺得有些地方還是沒有搞懂,隔幾天又看了第四次,還是覺得卡卡的。

後來索性把英文版找來,才發現原來是翻譯出了問題。

舉例來說,中文版第五章的標題是:「致富與守財」,裡面帶出一個觀念:「致富和守財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技能。

這裡我看起來就有點怪:要能夠致富,不就也要多少有一點守財的能力嗎?這兩個能力是完全互斥的嗎?

找了原文版來看,才恍然大悟。

一本一定要找原文版來看的神書

這本書的原文標題其實是 “Getting Wealthy vs. Staying Wealthy“,getting wealthy 翻成「致富」沒問題,但是 staying wealthy 翻成「守財」就偏了。

根據牛津字典的定義,wealthy 是 having a great deal of money, resources, or assets。

所以不只是要守住錢財而已,還要守住能讓自己保持「富有狀態」的一切資產。

簡體中文版翻譯成「致富 vs. 守富」,我覺得就好多了。

而「致富和守財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技能」的原文竟然是:”Getting money is one thing, keeping it is another.

天啊,看英文就直接秒懂啊,為什麼不直接翻譯成「獲得金錢是一回事,留住它是另一回事」呢?

還有另一個相當重要,我因為要介紹這本書才恍然大悟的一個觀念:

Getting money and keeping money are two different skills

結果中文版也是翻譯成:「致富和守財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技能」😑

但作者想表達的,其實是:「賺錢和存錢是兩個不一樣的技能」啊啊啊!!!

我實在無法形容當我看到英文版,終於想通這點所帶給我的喜悅。

光是真正弄懂這句話,我認為就對我自己未來的理財策略,打下了一個最重要的基礎。

甚至書名也翻得不精準,《致富心態》的意思是「想變成富人該有的心態」,而心態的意思是 mindset。

但原文書名是 The Psychology of Money,書中涵蓋更多的是金錢對我們人類所造成的各種心理影響。

還不如簡體版直接翻譯成《金錢心理學》。

這本書的繁體中文版充斥著這樣的現象,我覺得相當可惜,就算把繁體中文版看好幾次,還是沒辦法吸收到作者想傳達的精髓。

但沒關係,大家可以看我的影片介紹。(誤)

我真的好喜歡這本書,本來把它列為我心目中理財書前三名,看了英文版後,它直接變成第一名了。

除了跟這本書泡在一起以外,我也和設計公司開了會,和 Garmin 談了很令人期待的合作,看了一些書和影片後,又對第四季的計劃有些微調。

總之,是個很多事情都在醞釀中的一段時間,要隨時提醒自己沉住氣。😌

今天要分享的另一件事情,是我之前發起的「我慷慨我驕傲」活動,有了一個很令人振奮的響應。

來自王永福老師的慷慨行動

這是來自我的大哥 & 簡報教練王永福福哥,他把嘔心瀝血製作的線上課程,提供 600 份出來,讓比較沒有資源的朋友也可以免費學習。

如果你在非營利組織工作,或是在資源較少的偏鄉當老師,相當推薦你去申請福哥的課程。

他在課程中也針對募款、傳達理念類型的簡報,找了鮮乳坊的創辦人龔建嘉,以及國際慈善顧問張瀞仁來示範,拆解這種類型簡報的成功要素有哪些。

我相信一定對你在推廣的事情會有很大的幫助。

以下是福哥在生日當天公布的計畫內容:

—-

一場好的簡報,能夠說服別人、成就自己、改變世界。

但是,「如果有人還是因為重重的阻礙,沒機會學習福哥『簡報的技術呢?』」

我心裡,一直想著這個問題。所以,在達成 6000 份的階段性目標後,我決定了:

❤️ 我慷慨我驕傲簡報的技術公益計畫:

我們費盡心力,製作了《簡報的技術-改變人生的經典必修課》,就是致力於將簡報技能普及化,讓更多人受益。

而在聽了好友【張修修的不正常人生】發起的「我慷慨我驕傲」傳遞善意、散播慷慨活動後,我深受感動。

也深信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的力量,將慷慨傳遞出去。

因此,為感謝 6000 名學員對F學院、福哥及《簡報的技術-改變人生的經典必修課》的支持,我們決定捐贈 1/10 銷售份數。

也就是 600 份簡報課程(目前價值約 300 萬),給需要的弱勢夥伴或團體、公益單位、非營利組織等,讓善意在社會中延續,透過「簡報的技術」,讓正向影響力能持續循環。

🧡 計畫執行:
歡迎需要的團體填寫申請表單,我們也誠摯邀請您分享這個訊息,給需要幫助的團體或公益單位,共同參與這個計畫。讓簡報力成為影響力,用善意轉動社會。

💙 計畫說明:
・受贈對象:非營利組織、偏鄉老師及學生、弱勢團體為主。申請後由 F 學院保留核可與否權利。

・申請期限:申請期限至 2024 年9月30日止。

・申請方法:請詳細填寫【簡報的技術公益計畫 申請表單】, 團隊成員將與您聯繫。

・注意事項:受贈者需提供不限形式的捐贈憑證、證明或感謝書狀或簡單信件(電子檔即可),以供 F學院留存並公開證明。

💌 福哥的話

謝謝大家支持,也請幫我們把這個訊息,轉給有需要的公益或弱勢團體與個人。讓我們一起用「簡報的技術」,說明別人、成就自己、改變世界。

我需要你的你一臂之力,轉寄這個訊息。當然,你的每一個付出,都會跟我們一起 ,幫助更多人!

做個好人、行有餘力,幫助他人。

來自修修的加碼

「做個好人、行有餘力,幫助他人」這 12 個字,一直是福哥掛在嘴邊的話,我也看他一直身體力行。

這也是當福哥開口請他的朋友和學生推薦他的課程的時候,大家無不用盡全力幫忙,我當然也是。

當時在電子報跟大家推薦時,我就真的只是純粹幫福哥分享,也沒有去問福哥,有沒有像其他線上課程一樣有業績獎金。

沒想到上個禮拜福哥的團隊傳訊息來,說由我的推薦連結下的單達到 344 位學員,我總共可以獲得回饋金 68000。

那時候我心想:「啊怎麼不早講!我已經跟我的電子報讀者說我不會拿到任何抽成了啊啊啊!!!」(誤)

於是我回訊:「因為已經和我的粉絲說我不會收取回饋金了,這筆錢就由福哥來決定去處吧,看要省起來或捐出去都可以喔😉」

福哥回:「修修找一個慈善單位,我們把它捐出去吧。修修,你指定」

於是我們把錢捐給楊為傑醫師之前在臉書上分享的:【善牧台南嬰兒之家】

楊醫師寫道:

「善牧是我長期支持的慈善單位,之前在成大的時候,就跟善牧台南嬰兒之家有業務往來。

有些被棄養的寶寶,會在那裡長大,得到照顧。

有些孩子會在出養前,或者其他原因送到成大來作檢查,或者是照顧。

他們真的是很盡心盡力的,在照顧寶寶們。

那邊目前的護理長,是以前成大兒童加護病房的護理師過去擔任的。有告知我一些困境。

目前他們的嬰兒床。多數損壞不堪使用。因此幫他們募集。

我已捐36,000,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一想到這些錢,可以幫助一些被棄養的孩子睡個好覺,得到好的照顧,就覺得好開心好開心。

這也讓我想起影響我人生排名前三名的書其中之一:《保羅‧紐曼、義大利麵醬,以及他的奇怪搭檔》裡面的故事。

我會持續朝著這個願景前進的。

最後我也要謝謝每位在閱讀這份電子報的你,這些孩子們每個晚上做的好夢,你也有份

就讓我們繼續行動,讓「慷慨的感染力」繼續激起漣漪吧。

喔對,走鐘獎的投票到下周三為止,有想到就幫我去衝個人氣吧😉


本周的分享就到這邊,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內容有幫助,能請你幫忙分享給親人或朋友,請他們訂閱我的電子報嗎?我會相當感激的!

網址是: https://shosho.tw/free

我們下周見!

Love and care,
Shosho

悠閒的一周,以及想請你幫我的一件事

你上個禮拜過得好嗎?

我又過了個比較悠閒的一週,因為女兒的幼兒園消毒放假三天,我想不如就帶老婆和女兒出去走走。

於是我訂了一晚的陽明山天籟酒店,租了兩天的 iRent,星期二和星期三就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小旅行。

星期四我和老婆一起前往搬到松菸的 Appworks 去,拜訪很照顧我們的財務會計 Master Jasmine,之後我去連錄了兩個 Podcast。

一個是到迷誠品 Podcast 去聊聊《隱性潛能》這本新書,晚上則是去二刷【跑步不要聽】,和好久不見的象總和魁哥聊得超開心,最後還唱了一首很跳痛的歌。

週五下午幫女兒請了半天假,回台中和家人團聚,一起到清境農場避暑。

老婆有感而發跟我說:這種能夠最大程度掌控自己的時間的生活+工作型態實在太好了。

可不是嗎?

這幾天全球股市大修正,前公司 Intel 因為大虧損+宣布裁員,股價掉了不可思議的 26%(希望我的同事們能夠撐過去),但這些好像都離我很遠很遠。

寫這段小記的時候,我正從民宿望著遠方的奇萊連峰,心中無比踏實,期待八月即將展開的忙碌又充實的工作。(以及下一次小旅行)

所這周沒有甚麼特別想要分享的,但我想請你幫我個忙。

走鐘獎開跑了

上週四走鐘獎開放觀眾投票,我報名了「潛力新星獎」以及「年度個人創作者獎」。

深怕在週間打擾到大家,所以現在才來請大家幫忙。如果不太麻煩的話,能請你幫我衝個人氣嗎?

投票步驟如下:

  1. 點擊這個連結:https://walkbell-awards.com/Vote 台灣觀眾的連結會連到 line 的帳號進行投票。
  2. 滑到下面後,在 “潛力新星獎” 的搜尋框輸入 “修” 就會出現我的頻道,請點下 “人氣頻道”,投票完成後會顯示 “已投票”
  1. 按下 “影片投票”,會跳出我投稿的影片: “慷慨的感染力”,這裡的計分是以撥放秒數來計算(剛好我投稿的是超長的影片🤣),可以把影片開著去做別的事情。我有一隻閒置的手機,取消播放下一隻影片後,就可以放在那邊一直重複撥放賺秒數了🤣
  1. 如果行有餘力,可以點擊 “年度個人創作者獎”,也是搜尋 “修”,依照上面兩個步驟投票。(應該很難拚過那些百萬等級的創作者,但還是試試看🤓)

因為從 8/1 到 8/14 每天都可以投票,所以我做了一個 google calendar 的連結:https://shosho.cc/vote

點下去之後,就會建立從 8/5~8/14 每天晚上八點的投票提醒,裡面有附上投票的連結。

這真的不是我習慣做的事情,包括報名這個獎以及發信麻煩大家,我的阿抗正對我百般折磨中🤣

但是身為「專業人士」,我知道我必須把握任何一個,能讓我們用心製作的內容被更多人看到的機會。

我想請你幫幫我,好嗎?

本周的分享就到這邊,如果你覺得有幫助,或想邀請朋友一起來助推,能請你幫忙把這封信分享給親人或朋友嗎?感激不盡!

我們下周見!

Love and care,
Shosho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呼吸練習,以及兩本剛出版的新書推薦

你上週好嗎?

上週我講到因為感覺越來越心浮氣躁,所以開始認真練習能夠活化副交感神經,增加 HRV 的 resonance frequency breathing 呼吸。

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把呼吸的頻率降到一分鐘 3~7 次,並且把吸氣和呼氣時間的比例調成 4:6。

吸氣的時候用鼻子,吐的時候用嘴巴輕輕吐出,不需要勉強自己,找出讓自己處於最輕鬆的狀態的呼吸頻率。

我一開始是嘗試吸氣 4 秒,吐氣 6 秒,這樣算起來是一分鐘呼吸 6 次,後來覺得可以再放慢些,所以就改成吸 5 秒吐 7 秒,一分鐘呼吸 5 次。

我早上運動回來後開始工作前會做 20 分鐘,睡前也是 20 分鐘。

一開始覺得這實在花太多時間了,但幾天之後感覺自己的心情明顯平靜很多,專注力也提升了,現在很期待 10 周之後自己會處於甚麼狀態😊

今天趁博客來會員日,我想要分享我最近讀到的兩本好書給你。

你哪時候放下愛彈吉他的自己?

「彈吉他」可以換成你年輕的時候喜歡做的事情,可以是和朋友做的,像是一起去看展,或是可以自得其樂的事情。

在《微壓力》這本書裡面提到,那些身受壓力摧殘的人,大都患了一個毛病。

就是為了滿足社會對成功的定義,像是買更大的房子、換更好的車等等而做得太過頭,花費了更多努力和時間在工作上,卻失去了你曾經重視的活動、人際關係和身分認同。

他們在這過程中往往會迷失了自己,一點一滴丟掉年輕的時候重視的價值觀,忘掉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結果長成了自己小時候最討厭的大人。

書中一位受訪者 Chris 是矽谷科技業的高階主管,他被視為高潛力員工,所以受到公司的特別對待,像是奢華的出差開會行程啊,或者在 VIP 包廂看球賽等等。

但是這也意味著公司對他有更多期待和要求,他的人生變得只能處處配合公司,沒辦法為個人做計劃,因為他不知道甚麼時候公司又會要他幹嘛。

而且老闆的行為舉止和優越感都讓他覺得很討厭。

常常炫富也就算了,有次還在新進員工面前吹噓,說他是如何巧妙的安排,讓他的老婆不會發現他和小三約會。

他那時覺得應該要做些改變了。

於是他和老婆坐下來好好的討論,到底甚麼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後來他們做出一個選擇,他們「要過平凡的生活,但是要好得不平凡」。

什麼意思呢?

Chris 重新定義的成功,是要能夠活出以下六種人生角色:身體健康的人,有靈性的人,組織裡的思維領袖關心社會的公民,一個好的家庭成員、以及一個好朋友

他會檢視自己的時間是不是都有花在這幾個領域,並且每個禮拜天會回顧上一周,是不是有哪個角色疏忽了。

他希望自己死掉的時候,他的墓誌銘上會記載,他這輩子真的有活出這六種角色了

我覺得這是相當好的提醒,書中也提供了一個表格,把這些人生重要的角色整理成:朋友社群、公民/志工、家庭、心靈/藝術等四個領域,並且要把相關的人列出來,然後安排時間去執行。

看完這段之後,我馬上決定把這個習慣加到我的每周日的 weekly reflection 裡面。

我發現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又好久沒練吉他了,也很久沒去看音樂會或演唱會,所以我打開好久不見的兩廳院網站,看到一場 8/17 的爵士戶外派對,準備和老婆女兒一起去。

我也打開 messenger,約了一位才剛休了長假回來的朋友,問他有沒有時間聚聚聊個天。

我相信只要把這個動作變習慣,我們一定可以抵抗其他種種微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活得充實又愉快。

這是一個終身學習者的黃金年代

我在很多演講場合都跟同學們分享一個觀念:出了學校之後,才是學習真正的開始,而且最棒的是,網路上什麼都學得到。

當我在 2014 年開始嘗試創業的時候,在 YouTube 上看到 Sam Altman 在史丹佛大學開的 “How to Start a Startup” 這堂課時,我無法形容當時的震撼。

這真的是可以免費看的喔 🤯

不只是史丹佛,在 Coursera 或 edX 這些平台上都可以找到全球頂尖大學開的課。

想要學現在最夯的 AI,你連書都不用買,可以直接在吳恩達大神創辦的 DeepLearning.AI 上,免費學到最純正的知識和技能。

以我自己當例子,我所有經營自媒體、拍片、剪片等所有的技能,除了少部份是看書以外,全部都是在網路上自學的。

我跟同學說,網路上已經有所有能實現你最瘋狂夢想的知識了,只要你是塊求知若渴的「海綿」,沒有甚麼你做不到的。

華頓商學院 Adam Grant 的新書《隱性潛能》裡面,就一直強調成為一塊「海綿」的重要性。

他說,如果我們想要發揮自己的潛能,一個決定性的關鍵,就是我們能夠吸收多少前人累積下來的知識。

他將「吸收知識」的能力,定義為識別、評估、吸收和應用新資訊的能力。而這個能力的高低取決於兩個關鍵習慣。

第一個是你獲取資訊的方式:你是被動地接收放到你眼前的資訊,還是主動尋求新知識、新技能和新觀點?

第二個是你在篩選資訊時的目的:你是專注於滿足自我(ego),還是想要促進自己的成長?

被動的接收資訊,而且目的是為了滿足自我的人,就好像是塊橡膠一樣。

他們每天滑著手機,被動的接收那些社群媒體餵給你的資訊。社群媒體才不管你會不會學到東西,投你所好就對了。

滑久了他們的心智大概就不太容易改變了。

會主動尋求資訊,但目的卻是為了滿足自我的人,就好像是鐵氟龍不沾鍋一樣,會把所有的建設性批評擋在外面。

他們只聽得到稱讚自己的東西,這不但會限制成長,還可能會讓自我膨脹,成為一個怪獸。

目的是自我成長,但是不會主動學習的人是塊黏土,雖然有某種程度的可塑性,但成長幅度有限。

最佳狀況就是心心念念想要成長,而且會積極主動學習的海綿寶寶啦!

學習四象限

作者在舉了一個我超愛的例子,是肯亞的標槍選手 Julius Yego。

大部分的人拿 YouTube 來打發時間,但是在資源極度缺乏的肯亞,YouTube 是 Julius Yego 的教練。

他是在一個沒有電力或汽車的村莊長大的,而他在高中的時候就立志成為一名標槍選手。

但他缺乏訓練設備,也沒有教練指導他,一切只能自己學。

當他在 2015 年投出 92.72 公尺的成績,獲得世界標槍錦標賽時,別人問他說你的教練是誰,他說是 YouTube,村子裡的人都叫他 Mr. YouTube man。

他是認真的。他就是每天到網咖,上 YouTube 去學習那些高手怎麼丟標槍,然後再用在自己身上。

YouTube 官方在他拿下世界冠軍時,還做了一支影片恭喜他的成就。

Julius Yego 就是個貨真價實的海綿寶寶。

而他的主要競爭對手,埃及的 Ihab Abdelrahman,即便擁有較好的條件,但作者認為他是塊黏土,因為他並沒有在教練的訓練之外去自主學習。

所以訓練條件較好的 Abdelrahman 成績一開始雖然都在前面,但最後被每年都持續進步的 Julius Yego 給超越了。

看 YouTube 自己土法煉鋼都能練成世界冠軍,我們還有什麼辦不到的藉口嗎?

推薦這兩本好書給你,如果你想購買,可以用我的連結,我可以從博客來那裡獲得一點點回饋。

《微壓力》:https://shosho.cc/micro_stress
《隱性潛能》:https://shosho.cc/hidden_potential

本周的分享就到這邊,如果你覺得有幫助,能請你幫忙分享給親人或朋友嗎?我會相當感激的!

網址是: https://shosho.tw/free

我們下周見!

Love and care,
Shosho

首位泳渡英吉利海峽的台灣人:我的游泳教練許汶而。我終於要認真練跑步了。

你上個禮拜過得好嗎?

我上周從涼爽的阿里山下來,百般不願意地回到悶熱的台北盆地,很不情願地開始工作,導致工作進度相當緩慢。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人總是特別浮躁,覺得一年過了一半,工作進度不是太理想,不太敢放鬆,但想衝又有點沒力。

加上租屋處冷氣老舊,不涼又費電,我通常是早上跑完後(熱爆),趁身體散熱機制還在運作中,抓緊時間工作。

中午吃完飯之後,去沖個澡,然後才開冷氣午睡,18 分鐘後繼續下午的工作。

心浮氣躁的狀況下,工作效率也不太好,UFO 和創作番茄的達成率每況愈下 😭

完成率越來越低,慘

於是我決定開始認真的執行 HRV 那集節目分享的,早晚各花 20 分鐘練 Resonance Frequency Breathing,才練幾天真的就有明顯的效果。

請大家期待我的實驗報告 😊

今天我想要來聊聊運動。

不知道大家周末有沒有注意到一則新聞:「許汶而泳渡英吉利海峽成台灣第 1 人,划臂逾12小時樂喊讓世界看見台灣」

我想很驕傲的說,這位就是把我的泳姿很神奇的打掉重練的游泳教練。

我的爛泳姿的救星,竟然是一位 23 歲的女生

事情要回溯到 2018 年,那時我一心一意想獲得更好的三鐵成績,而游泳技術是我最想要改善的。

那時候的我只能勉強算是浮得起來而已,活水湖也只敢游在邊邊。一邊看網上的魚式游法一邊自己亂練,怎樣都不得要領。

當時不知怎的,有一位游泳教練加我好友,我看了她的教學影片,好漂亮的泳姿啊!於是接受了她的邀請。(後來才發現是她的臉書壞掉胡亂自己加的)

而我老婆正好想要學游泳,也看到了汶而教練的教學,問我要不要一起學。聯絡上教練後,我們決定每周三的晚上從新店到大直去找她學游泳。

那時上課的感想是,這位教練好沉穩、好專業啊!她對每個游泳動作的拆解都相當細緻,也對我們哪個階段要練甚麼動作都相當胸有成竹。

閱人無數的我,覺得這人應該不簡單,教學的經驗應該相當豐富,聽她的就對了!

於是就按照她的指示一周一周練習,最後真的把原本爛到爆的泳姿給調好了!

我超開心的,後來逢人就推薦,應該幫她介紹了不少學生。

後來我才知道,她那一年才剛創業出來教課,最驚訝的是,那時她只有 23 歲。

汶而教練從 2018 年創業到現在,學生越來越多,而且不乏大企業的老闆和頂尖教練,我之前華碩的主管林宗樑和之前介紹過的福哥都是,每位都相當佩服她。

她這幾年為了要喚起台灣人對開放水域的重視,開始揪學員去參加海泳活動。

從基本款的 5k 澎湖灣,到進階款的 7k 基隆嶼,汶而教練協助了許多學員完成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她說她看到這些年過半百的大叔,從本來換氣都換不好,後來竟然能一次在海裡游這麼遠,他們眼中綻放出的光芒,每次都讓她很感動。

她的品牌也越做越大,甚至每年都會辦尾牙讓學員來聚聚敘舊,從一開始只有一桌,到去年竟然有 200 人參加,席開 21 桌搞得像辦婚禮🤣

她有一個夢想,想要完成 Ocean Seven

2023 年底,她跑去做了一個挑戰,從西班牙游到非洲,成了第一位泳渡直布羅陀海峽的台灣女性。

我覺得這實在太屌了,於是約她來上我的【不正常人類研究所】,聊聊她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很多學員也在尾牙現場紛紛恭喜她完成壯舉,但也不免好奇:「教練你課教得好好的,幹嘛要去做這種要花大錢又沒有獎金的挑戰啊?」

先跟大家介紹一下 Ocean Seven。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馬拉松界有六大馬,很多跑者都以跑完這六大馬拉松賽事,拿到所謂的「六星波堤獎牌」,這可能是很多市民跑者的終極目標。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大概有 11000 完成這個壯舉,而台灣總共有 181 人。

而 Ocean Seven 是開放水域倡導者,也是長泳選手 Steven Munatones 在 2008 年提出的挑戰。

他選了七個有難度,但是並非無法達成的七個海峽當作挑戰目標,從最短的直布羅陀海峽有 14.4 公里,到最長的摩洛凱海峽,長達 42 公里。

動不動都要游上十幾個小時,有的因為天氣的關係,還要摸黑出發,一邊游還又一邊朵水母,全程不能穿防寒衣,也不能碰到戒護的船隻,要不然就算失格。

這種挑戰不是你有實力就可以完成的,一定得要天時地利人和,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Netflix 的電影【泳不放棄】,就知道這是多辛苦的事情。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只有 30 人完成這項挑戰,而汶而教練想要把自己的名字加到這個名單中。

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她說原因有三個:

第一,她本來就很喜歡自我挑戰,而她也想要用這個行為,來鼓勵更多學員踏出他們的舒適圈。

不敢游開放式水域,就先去游游看活水湖。活水湖游膩了,可以跟她的團去游海泳。

每個人都可以從不斷的自我挑戰中獲得成長。

第二,她想要用自己的故事,來鼓勵台灣人多親近海洋。

她覺得台灣人的海洋教育太貧乏了,明明是個海島國家,應該要主動去認識海、接觸海。

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到處都禁止下水,弄得跟電影海洋情緣裡的情節一樣。

第三,她想要把這些經驗和知識帶回台灣,成為台灣推廣開放水域游泳活動的先行者和推動者。

我聽了實在是對她肅然起敬啊,她還沒有滿三十歲耶!

我在節目中問了很多她準備的細節,如何設定目標去一步一步達成,畢竟這種挑戰不是開玩笑的,台灣也沒有人有這種經驗,她也都非常有條理的分析給我聽。

但我最好奇的是,她這種不斷突破自己極限,而且又超級自律的個性,到底是天生的,還是受到誰的影響?

她想了想,說可能是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去參加游泳隊的關係。

她當時每天六點就要自己到學校,然後開始練習。而且因為游泳池的鍋爐動不動就壞掉,游慢的就沒熱水洗澡,她就逼自己越游越快。

雖然常常會不想早起去練習,但是在爸媽的鼓勵下,還是堅持練到畢業。她認為這對她的意志力和抗壓性有相當大的幫助。

我聽完之後,再次確認以後一定要鼓勵女兒參加球隊,這對孩子的未來幫助實在太大了。

機會來了,有實力的人才能掌握得住

她五月底一個人飛到英國去移地訓練,為今年八月的泳渡 Catalina Channel 做準備。

從台灣的 28°C 水溫來到英國 Dover 港的14°C水溫,從第一天只能游 15 分鐘,上岸抖半小時,到 5 天後完成 2 小時的測驗。

練著練著,實力也越來越,之後也和另一個團體完成了英吉利海峽的接力泳渡。

直到前幾天,她突然在臉書上公布,因為有個空缺忽然釋出,她要直接挑戰原本預計 2025 年才要完成的泳渡英吉利海峽了!

這是甚麼小說情節啊!

她說大部分的人都要花 12~16 小時完成,而她只花了 12 小時 17 分,就成了第一個完成這個挑戰的台灣人!

而且她還不能回台灣,因為她緊接著就要飛去美國,完成那個預計要挑戰的 Catalina Channel !

真的實在太強太狂了啦,精神和肉體上的辛苦不在話下,這種挑戰真的要花超多錢的耶!

如果你想要祝她一臂之力,可以上 Zoot Taiwan 網站去買聯名商品贊助她:https://zoot_taiwan.pse.is/68a86q

也可以到她的臉書和 IG 去按讚鼓勵她,她會相當開心的!

真。台灣之光!

而我也終於要認真練全馬了😅

之前都是隨便跑跑練身體健康的,但受到汶而教練的鼓勵,把完成六大馬拿來當目標,似乎也是個鍛煉心智的好方法。(還可以趁機旅行)

於是我去報名了我很敬佩的徐國峰教練和 RQ 合辦的線上全馬訓練營,以 12/15 的台北馬為目標,用科學化的訓練來讓教練為我客製一套課表。

如果大家有興趣跟我當同學,可以點這裡報名: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group/join/254

我一樣是真金白銀花錢報名的,我也不會從 RQ 那邊收到任何利益,純粹幫我很欣賞的創業家推廣他們產品。(創辦人是我 Appworks 第 12 屆的學長)

我也特別為大家要了個好康,成功報名後,寫信到他們的客服信箱: [email protected]

說是張修修的電子報訂閱用戶,老闆說可以加碼送一個月的白金會員(價值 390)

大家一起跑起來吧!


本周的分享就到這邊,如果你覺得有幫助,能請你幫忙分享給親人或朋友嗎?我會相當感激的!

網址是: https://shosho.tw/free

我們下周見!

Love and care,
Shos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