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Tag

酒精的危害

最新科學研究發現:最安全的飲酒量竟然是零!?如果你喝酒會臉紅,本集必看!

By Blog

最新科學研究發現:最安全的飲酒量竟然是零!?如果你喝酒會臉紅,本集必看!

史丹佛腦神經科學家:喝酒就是服毒。以下是最新的科學研究證據。

和我比較熟的朋友就知道,我從去年開始就幾乎不喝酒了,因為我聽了一集讓我腦袋直接炸裂的 Podcast,標題是「酒精對你的身體、大腦、和健康幹的事」。這是史丹佛大學教授,神經科學家 Andrew Huberman 的 Podcast 節目最多人分享的一集,甚至登上了 Apple Podcast 2022 年全世界分享次數排行榜的第二名,這可是整整兩小時滿滿科學研究的節目啊。我想應該是因為這集的內容太令人震驚了吧。

「酗酒會傷身」這件事情大家應該不會反對,但你可能會聽到一些流傳在民間的說法,像是小酌怡情啊,或是睡前喝半杯紅酒有益身體健康等,但所謂不傷身體的「小酌」到底是多少量呢?酒精對我們的身體會造成什麼影響?什麼才是最佳的喝酒策略呢?我接下來會用十分鐘來跟大家解釋清楚。

我本來不太想寫這篇的,因為應該會得罪一些朋友,還會被很多人排擠、討厭,甚至覺得我是怪胎(還好我本來就很邊緣)。但看到我身邊的親朋好友不斷在傷害自己的身體,知道這些資訊的我實在有義務要來分享給大家。

接下來我會跟大家解釋以下幾件事情:

  1. 酒精的特性,以及它進到我們體內會發生的事情

  2. 酒精對大腦的影響,為什麼我們喝酒會很 high 很開心

  3. 酒精對肝臟和腸胃道的影響

  4. 酒精特別對女性造成的影響

  5. 酒精可能帶來的好處

  6. 我的最新喝酒策略

第一:酒精的特性

Huberman 博士在節目的一開始就很明確的講:喝酒就是在喝毒藥。就好像噴酒精可以消毒一樣,酒精進到我們身體裡面,也會對我們的細胞造成傷害。

酒精還有個特性,它既是水溶性,也是脂溶性,在我們身體裡面可以說是暢行無阻,甚至可以直接通過血腦屏障到達大腦。

它不像其他進入身體的物質,通常是會吸附在細胞上的受體,酒精可以直接穿進細胞造成損害。

所以當酒精進入人體後,它會經由消化道迅速被吸收,然後通過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各個器官和組織,包括大腦、肝臟和心臟。

那這種有毒性的物質進入我們身體大開殺戒之後,我們當然要趕快想辦法解決啊。

這時候就要靠我們人體的解毒大將軍:肝臟出馬了。

酒精進入身體後,除了少部分是由呼吸道排出以外,九成以上都是經由肝臟代謝的。

肝臟會先經由乙醇去氫酶(ADH)將乙醇轉化成乙醛,但乙醛更毒,是 WHO 認定的一級致癌物。

所以肝臟會趕快再將乙醛藉由乙醛脫氫酶(ALDH)轉化成無毒的乙酸,成為身體熱量的來源。

如果你的身體沒辦法快速地執行這個代謝過程,尤其是第二步驟,那劇毒的乙醛就會在體內累積,讓你頭痛、想吐、還會讓你很快就臉紅。

對,那些喝酒特別容易臉紅的人(就是我),就是體內缺乏 ALDH2 的人。

史丹福大學的調查指出,台灣人的基因一半以上都缺乏這個代謝酒精關鍵的酵素。

這些喝醉的身體反應,其實說穿了就是體內乙醛濃度升高的中毒症狀。

所以你也像我一樣是屬於這群人,那你一定要仔細看接下來我要講的事情,因為酒精對我們的影響會特別嚴重。

第二:酒精對大腦的影響

前面講過,酒精可以輕易地通過血腦屏障到達大腦。

因為酒精沒有特定的受體,所以基本上它要去哪裡都行,但它特別喜歡去抑制前額葉皮質層。

這裡是大家熟知的大腦負責理性和計畫的區域,酒精會將這個區域麻醉,所以我們會失去自制力,

所以那些喝醉的人常會口不擇言,情緒失控,甚至酒後亂性。

它也會影響血清素迴路和多巴胺迴路,讓它們過度活躍,使我們心情一下子好起來,

但是這個令人開心的突波過了之後,心情就會比平常低落,讓我們想要再多喝一點。

它也會過度刺激下視丘(hypothalamus)–>腦下垂體(pituitary gland)–>腎上腺(adrenal gland)這個掌管壓力反應的 HPA 軸,

讓我們體內的皮質醇濃度升高,讓身體處於壓力狀態底下。

你可能會以為,如果只是周末小喝一下,周間這些狀況就會消失。錯,因為我們的大腦是有神經可塑性的,之前講過很多次。

所以有習慣性喝酒的人,即使只是每天晚上一瓶啤酒,或是每個周末和朋友放鬆小喝一下,

上述的神經迴路都會形成,讓你在沒喝酒的時候也會讓你傾向壓力大、焦慮、情緒低落、沒辦法做出最理性的判斷等等,這些感覺都會讓你想要趕快來一杯,以減輕這些症狀。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這應該都是那些酗酒的人才會出現的症狀吧?周末小喝一下應該還好?

錯,再次強調,只要是有「習慣性」喝酒的人,都會有這種傾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幸好這種狀況只要在完全不喝酒後幾個月就會慢慢恢復正常。

而且在這篇去年才在 Nature Communication 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在統整了超過 3.6 萬人的腦部磁共振成像結果,並且調查他們的喝酒習慣,從滴酒不沾到每天40毫升的酒精,也就是三瓶罐裝啤酒左右,

他們觀察到一個明顯的趨勢,隨著飲酒量增加,大腦的灰質和白質的整體體積會跟著縮小。

意思就是,酒喝越多,你的大腦就越衰老。

研究指出,如果你本來平均一天喝一罐啤酒,後來增加到兩罐,你的大腦就會衰老兩年。

第三:酒精對肝臟和腸胃道的影響

除了對大腦的傷害以外,另外遭受到直接衝擊的就是腸胃了。

在這篇 2021 年的研究中指出,酒精進到消化道後,會大開殺戒,找我們腸胃裡的免疫大軍:微生物菌叢下手。

這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衡,讓本來就存在的壞菌比例增加,有機會透過被破壞的腸道盡到血液中。

這些物質會對肝臟產生毒性作用,讓本來就夠忙的肝臟遭受雙重打擊,可能導致脂肪肝、肝炎和肝硬化等肝臟疾病

很弔詭的是,這時候大腦接受到這些器官傳回的受損狀況後,得到的結果竟然是再多喝一點酒。

第四:酒精特別對女性造成的影響

研究指出,只要一天喝 10 毫升的酒精,相當於一罐啤酒,得到乳癌的機率會增加 4%~13%。

在這篇 2000 年的研究裡提到,酒精可能會增加芳香化酶的活性,讓雄激素轉化為雌激素,這種變化可能增加患乳癌和其他雌激素相關疾病的風險。

Huberman 博士提到,他之前大概知道酒精會導致癌症,但不知道其中的關連度竟然這麼高。

他說有些研究人員把酒精的殺傷力拿來和香菸做比較,他們發現每天一瓶啤酒對人體的傷害等同於抽十根香菸。

第五:難道酒精對身體都沒有好處嗎?

大家最常聽到的喝酒的好處,應該就是紅酒裡面含的白藜蘆醇了吧?

但 Huberman 博士說,如果你要靠喝紅酒裡的白藜蘆醇來增進身體健康,那酒精的量會大到直接讓你 GG

第六:我的酒精飲用策略

老實講,為了做這支影片,我又看了這些最新的研究,幾乎所有的專家在近年來都得出一個結論,

每天的飲酒量的建議上限不是美國CDC或是台灣衛福部講的:女生每天一罐啤酒,男生每天兩罐啤酒,

而是

再次強調,酒精對身體來說就是毒藥。尤其對大腦還正在發育的未成年、以及孕婦來說,酒精是毫無討論餘地的絕對不能碰。

但這代表以後我就變得滴酒不沾了嗎?不!這樣活著還要幹嘛?太沒意思了吧!

其實以上所有的研究揭露出來有關酒精對身體的危害,都建立在「習慣性飲酒」這件事情

尤其對大腦來說,習慣就會形成新的大腦迴路,即便是周末習慣小酌一下,都會對大腦造成持續性的影響

所以我歸納了三個飲酒策略:

第一:不要讓喝酒形成規律

如果難得跟朋友聚會,大家喝得很開心,我當然不會一個人在旁邊默默地喝開水(我朋友已經夠少了不能再被排擠了)

或者有機會喝到一瓶上萬塊的紅酒,我當然就不會錯過。

但是邊緣人如我,這種事情不會常常發生,所以我只會在特殊場合喝酒,我認為這對大腦的損害應該可以被降到最少。

第二,我會限制在白天喝酒

有看過我前面講睡眠的影片就知道,酒精是睡眠三大殺手之一,

它不會幫助你睡眠,只是會把你的大腦麻醉,所以即便你好像睡著了,但是正常的睡眠階段會完全亂掉,沒辦法進入能夠真正恢復身體的深度睡眠。

大家應該都有一夜狂歡之後,隔天怎麼稅都沒精神的經驗吧,所以為了捍衛我的睡眠,我會把喝酒的時間限制在白天,太陽下山之後絕對滴酒不沾。

第三:我會注意喝酒的量和速度

除了絕對不空腹喝酒,以降低酒精被身體吸收的速度以外,我也會喝得很慢,而且淺嚐輒止。

如果我發覺臉已經開始紅了,就代表乙醛已經在體內推積了,我會馬上停下來,讓我可憐的肝臟有時間好好對付這些毒物。

結論

我現在彷彿可以聽到很多人的哀號,連酒都不能喝,活著要幹嘛?

其實我也同意啦,我絕對沒有要大家完全不喝酒,只是想要提醒大家,去更加正視酒精對身體的影響,有意識地看待每一口喝下去的酒,像婚宴上那些便宜的紅酒就別喝啦。

我也還是要不厭其煩的對那些借酒澆愁或是舒緩焦慮的人來說,喝酒帶來的快樂不是真的快樂,那只是酒精綁架了你的多巴胺和血清素迴路,向未來的你預支來的短暫快樂。

不但無法持續,還會讓你短命。

我想大家會喜歡喝酒,不外乎就是想要紓壓、放鬆,我之前介紹了許多經過科學認證的紓壓方式,我跟你保證,如果你願意花時間去練習,紓壓的效果絕對會比酒精好。

什麼!壓力竟然也有好的?教你用科學方法化壓力為助力

紓壓的三大原則,和 6 件一般人最常踩的舒壓地雷(你一天可能踩 3 個以上)

壓力山大?頭痛睡不好?8 招馬上就可執行的科學方法幫你有效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