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個禮拜過得如何呢?
我上週最大的成就,就是把「進實驗室做 VO2 Max 實測」這集影片給完成然後上架了!
整個禮拜就做這支已經研究了好幾個的影片,而且內容硬到我覺得只有超級喜歡運動的人會想看。
但管他的,爽就好🤣
而且在深入研究後,才發現原來這一個報告可以告訴我那麼多東西。在得知自己身體的真正狀態後,我練起來也更起勁,也越知道要往哪裡前進了。
我真心認為,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想要跑馬拉松、玩三鐵,但只要是想在八九十歲還能上山下海的人,真的要把 VO2 Max 的實測當成年度健檢的項目。
我相信台灣一定會有越來越多以「運動表現」和「健康」為主的檢測機構,引進一些較便宜的設備,來把 VO2 Max 的測量普及化。
如果這幾年公司有賺錢了,我還真想敗一組台幣 25 萬的 VO2 Master 來玩玩。
晨跑時的靈光一閃
我週日早上在一邊跑 long run 一邊胡思亂想的時候,忽然想到,以前只重訓的 Steven Bartlett 最近終於開始跑步了。
他今年在 IG 上貼了一張他跑步的照片,寫下這段文字:
「我討厭跑步。這就是為什麼我 2025 年幾乎每天跑步的原因。
我花了多年的時間告訴自己跑步是別人的事,跟我無關。直到有一天,我發現自己不斷地製造藉口,然後又心甘情願地接受這些藉口。
回想起來,我人生中最顯著的成長,常常都發生在我最想逃避的事物背後!
所以,我決定在2025年,要成為一位跑者。於是,我的跑步之旅就這樣開始了。
今年的目標是 5 公里跑進 20 分鐘,接著再挑戰一場馬拉松 🙏🏾
祝我好運吧!🍀」
最近第二次受訪的 Vonda Wright 醫師在節目上提到這點:「我注意到你開始跑步了耶,超棒的啦。我想有一百萬人開始跟你一起跑了吧?」
Steven Bartlett 說:「對,我們正在想辦法讓一百萬人跑起來。」
Vonda Wright 說:「這太棒了,你將會拯救許多生命啊。」
就在這時候,我腦袋的另一邊亮了起來。我想到另一位我很欣賞的創作者/創業家: Chris Do。
不可能達到的十億人任務
我大概從六年前開始追蹤他創辦的線上教學品牌:The Futur 的 YouTube 頻道,那時候大概還不到三十萬訂閱。
我當時正在努力發展我的腳踏車旅行事業,我的服務包括了路線設計,領騎招募以及培訓,還要提供保母車等後勤支援等。
我和一間做入境遊很有名的旅行社一起踩線之後,規劃了兩條我覺得超棒的花東四天三夜單車旅行,正在苦思要怎麼跟旅行社報價。
在 YouTube 上找相關的影片時,我看到了他的一集節目,教觀眾如果遇到客人砍價的時候,你要如何回應。title 是:”When Client Says “Your Price Is Too High”– How To Respond Role Play”
那時候覺得,這人看起來瘦瘦的,講話也很冷靜,怎麼聽起來這麼有說服力,感覺超級胸有成竹的。
他的頻道上有很多工作坊的錄影,常常就看他拿著一隻馬克筆,在空白的海報上一邊寫一邊教,沒有很多的剪輯,但就是滿滿的乾貨。
於是我開始看他其他的影片,從個人品牌的建立,一直到如何建立一個有專業形象的 IG 帳號,我都在他那邊學到超多東西。
他是在越南出生,因為越戰的關係,他和爸媽以及兩位兄弟 1975 年逃到美國。身為難民一開始當然很困苦,但他爸爸從洗碗工,一路拚搏到成為矽谷半導體公司的首席工程師,他們一家經由努力實現了美國夢。
而他身為一個 I 人,一開始雖然覺得跟美國文化有點格格不入,但在 17 歲的時候發現了平面設計這個專業,馬上就愛上了畫畫、字體、包裝、排版等技術,於是他理所當然進入了設計學校並且順利畢業。
但在這過程中,他發現了美國的學費實在太誇張了,很多底層的家庭為了要翻身,付了大筆的學費讓孩子去念大學,但畢業後還沒找到工作,身上先揹了超大的一筆債。
於是他想要創辦一個學院,除了設計相關的技能以外,連公司的品牌建立、營運、定價等等經營一家公司一定要學會的東西,都在他教學的範疇裡。
他說他的任務,是要教十億個人,如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賺錢維生。
然後我又想到我現在正在嘗試做的一件事情。
我九宮格正中心的目標出現了
去年一位朋友揪我老婆一起報名台新女子半馬,後來又多找了兩位平常沒有跑步習慣的女性好友一起參加。我想半馬茲事體大,沒練的話被關門事小,如果跑受傷了那就得不償失了。
於是我自告奮勇在群組教大家簡單的測量 VO2 Max 的方法,先得知每個人大概的心肺適能後,開課表給他們,並且鼓勵他們把練習的心率變化貼上來。
有了朋友的激勵,老婆運動起來也更起勁了,雖然現在大部分的時間只是在跑步機上跑跑走走,但過幾天後,她也馬上體會到運動帶來的好處,覺得精神變好,頭腦也更清晰了。(我接:考試都考一百分)
看到有人因為我傳遞的知識展開健康生活,真的是我最開心的事情。
我已經收到太多的私訊和 email,說看了我的 Zone 2 還有 VO2 Max 的影片後,開始動起來,進一步養成了運動習慣,吃得也更健康了。並且能夠真正理解一些穿戴式裝置上的數字代表的意義,有意識地讓自己變得更好。
每次看到這樣的訊息,總是讓我充滿動力。
然後,我忽然想到上周洪教授讓同學訂一個目標,我的目標忽然就跑出來了:
「我要讓一千萬個人動起來,並且養成運動習慣!」
這個念頭一冒出來之後,甚至連現在我打下這些文字的同時,我的手心是在微微冒汗的。
以前的經驗告訴我,就是這個了!
回家洗完澡之後,我跟老婆分享這件事情,她問我:「一千萬耶,那不就是一半的台灣人嗎?」
「所以一定不只有台灣人啊!」
「那要怎麼確定那個數字呢?」
「我還不知道啊!」
「要怎麼做到呢?」
「我也還不知道啊!」
我只知道,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一千萬這個數字雖然遠如恆星,但瞄準它,我至少會射到……冥王星吧。
不管怎樣,第一件事,先讓群裡的這三位女士成為一千萬名裡的前三名😉
—
目前鐵粉回信進度:No. 244(上週較忙,本週加速!)
本週的分享就到這邊,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內容有幫助,能請你幫忙轉寄給親人或朋友,請他們訂閱我的電子報嗎?我會相當感激的!
我們下週見!
Love and care,
Shos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