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free

上半年的內容規劃以及一件徵求,一本我看過最好看的 AI 科普書+個人傳記

你上個禮拜過得好嗎?

我上週過得蠻悠哉的,讀了一堆書,把上半年準備要做的內容和計畫整理一下。

約了一些 Podcast 的來賓,其中包括我很欣賞的一位 YouTuber:MoneyXYZ 的 Ray,他即將來台灣舉辦他社群的線下活動。

正好我四月也要開始我的社群的試營運了,可以趁機好好跟他請教一下。

他的線上讀書會辦得相當好,而且選書都很有趣,基本上他推的書我都會找來看,感覺應該可以跟他聊蠻多東西的。

相信我的觀眾和他應該有一部分的重疊,不知道你有沒有想問他的問題呢?

在我自己的內容方面,我會先把一些大家常問到、我自己也想弄清楚的議題整理出來。

包括膽固醇完全攻略,我想把 LDL-C、HDL-C 這些大家去驗血一定會驗的數值講清楚。

這些數值為什麼能預測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以及這幾年受到廣泛討論的 ApoB 是甚麼,為什麼它比 LDL-C 更準等等。

再來就是雞蛋、牛奶、紅肉、超加工食品等等對人體的影響,尤其是膽固醇。

再來我也會把「塑膠微粒」的危害整理出來。

最近自然期刊的一系列報導,加上上禮拜的這篇文章:”Your brain is full of microplastics: are they harming you?” 真的把大家嚇壞了。

我們的大腦竟然有一堆塑膠!?

科學家說它能將捐贈的大腦中分離出 10 克的塑膠出來,那是一隻蠟筆的重量耶⋯⋯

這就是我除非逼不得已絕不喝瓶裝水,去超商買咖啡或買手搖飲一定會用環保杯裝的原因,一部分是為了環保,但更多的原因還是為了自己的健康啊。

除了以上飲食的內容以外,我也會做更多有關運動和身心健康的。

在比較 hardcore 的內容方面,我可能會做一集把「乳酸」這個運動領域被誤解最大的東西講清楚,我目前也在籌畫一個「身體組成儀」完全攻略和完整的橫向評測。

我會跟大家介紹這些貴鬆鬆的,可以在家裡自己測體脂和身體組成的機器的原理是啥,以及正確的使用方法。

我也會分享我自己花兩個月的時間測試各家產品的結果,幫大家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或許還會開團購)

我現在覺得除了 Garmin 的錶以外,一台身體組成儀也是每個家庭必備的電子產品。

在來就是書籍的分享了,除了和出版社合作推的書以外,我也會挑幾本很多觀眾敲碗的,像是《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等等。

以上就是我上半年對於內容的規劃,如果你對 Podcast 來賓、影片主題、或者書籍有甚麼想要推薦的話,歡迎回信給我喔!

如果想推薦 Podcast 來賓,請務必介紹他的「不正常」點🤣

今天我想要推薦一本我上周才看完,但是馬上想要把它推薦給大家的書:《AI 科學家李飛飛的視界之旅》。

我闔上書後,深深覺得,在 AI 的領域中有她的存在和領導,對人類實在太好了。

這是一封寫給人類和 AI 的情書

李飛飛這個名字雖然沒有像 Sam Altman、黃仁勳這些人一天到晚佔據新聞版面,但最近她的團隊用了極少的成本和時間,訓練出能媲美 OpenAI o1 推理能力的模型 S1,「AI 教母」這個名號又甚囂塵上。

大家可能會好奇,教父、教母這些名號到底是真的,還是媒體亂取的,在知道李飛飛博士做的事情以及整個 AI 科技的發展歷史之後,會知道她絕對是實至名歸。

我看完書之後感動到不行,馬上被圈粉,又去找了一堆她的訪談和演講來看,其中一集是她和之前的史丹佛大學校長、現任 Alphabet 董事長 John Hennessy 的對談。

那是她在史丹佛大學辦的新書發表會,她邀請了所有重要的同事、學生、以及爸媽到現場,講講這本書的創作過程。

這本書是在疫情期間寫的,那時候出版社邀請李飛飛寫一本有關 AI 的科普書,於是她和共同作者 Alex Michael 花了一整年把初稿寫出來,並且寄給史丹佛的哲學系教授 John Etchemendy 看。

結果 John Etchemendy 看完之後,把李飛飛和 Alex 叫來他的後院,手上拿著印出來的書稿,跟他們說:「這寫得不好,拿回去重寫。」他們倆個聽了臉色都發白了。

John Etchemendy 接著說:「這世界上有很多懂 AI 的專家和科學家有辦法寫出這樣的內容,但有許多年輕女姓、移民、各行各業的普羅大眾等,需要藉由妳獨特的旅程來認識 AI,妳要把這段旅程分享給他們。」

意思就是要李飛飛寫一本自己的回憶錄啦。

她聽了百般不願意,但心中深深知道 John 說得沒錯。再加上 Alex 在一旁跳上跳下跟她說:「我早就跟妳說了吧!果然還是要 John Etchemendy 才有辦法說服妳啊!」

於是才有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本書的誕生。

三位至親和一個國家造就了她

她先從小時候在中國的生活講起,她那位對什麼事物都充滿像孩子般好奇心的爸爸,以及極度聰明、具備超強意志力,但是卻被生活環境所困的媽媽。

她爸爸相當奇葩,是一個困在成人軀體中的孩子。他老婆生產的當天,因為在公園賞鳥而忘記時間,所以姍姍來遲,這個事件也讓他將女兒的名字取為「飛飛」。

而她媽媽因為出生在和國民黨有關係的知識份子家庭,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打入「黑五類」,從小就在受到歧視、批鬥的環境長大,那樣的環境讓她心中只想逃。

這個念頭在天安門事件之後,化成了實際的行動。他們認清了中共的本質,為了李飛飛的教育,決定拋下一切移民到美國。

先是爸爸過去想辦法落腳,母女兩人再隨後再到美國找父親。但是因為簽證問題,他們在三年之後才終於一家團聚。

這段過程讀起來特別讓人心酸,這在當時需要多大的決心和勇氣啊。尤其李飛飛正值青春期,爸爸的離開讓她的天空塌了一半,再加上學校的老師總是跟她說女生的數理就是比男生差,也讓她對自己產生懷疑。

到了美國之後挑戰才開始,他們是最弱勢的移民家庭,父母親只能賺到相當微薄的收入,生活相當拮据。

這時候她在高中的數學老師 Bob Sabella 出現了。當時李飛飛一句英文都不會講,在課堂上一句英文都聽不懂,在這個既困頓又窘迫的時期,Sabella 老師一家人接納了李飛飛,提供了精神以及物質上的支持。

於是在這三位至親的支持下,她拿到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即使在母親重病,家裡最需要錢的狀況下,她母親依然堅持要她拒絕麥肯錫的 offer,堅持走在自己最熱愛的科學研究之路上。

於是她才有辦法催生出在當時幾乎沒有人看好的 ImageNet (她的師公還勸她放棄,說她可能會因此拿不到終身教職),也終於在 2012 年和「AI 教父」Geoffery Hinton 的學生 Alex Krizhevsky 用 Nvidia GPU 訓練出來的 AlexNet 相遇。

在巨大資料集、神經網路、以及 GPU 這三大關鍵要素相互碰撞後,我們才得以迎來這幾年的 AI 大爆發。

看完這本書,我也又再一次體會到,為什麼美國能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在可見的未來依舊不會改變。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對全世界人才的吸納和培育。

就像李飛飛在新書發表演講中說的一段話:

「這個國家不只是矽谷那些炫目的新奇科技產品,也不只是曼哈頓金融區裡的摩天大樓(我甚至連去那兒停車的錢都沒有)。

對我而言,這個國家是像 Bob 這樣的公立高中數學老師,他們有著一顆黃金般的心,擁抱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傾盡所有熱情,教會我們尊重、自由和社群的價值。

我超級喜歡這本書,尤其想要強力推薦給任何想要了解 AI 的年輕人看。相信李飛飛對科學好奇的那顆北極星,以及能夠不斷去追求最遙遠的星星的勇氣,一定可以鼓勵到你。

想要入手紙本書的朋友可以用我的連結去購買,我可以獲得一點點回饋金,我也會在下個月的 Kobo 選書中提供這本書的折扣碼。https://shosho.cc/feifei_1

對了,從本周開始我會公布我的 1000 名鐵粉回信進度,讓大家一起來監督我哈哈哈。目標是在 3 月底之前回完。

目前進度:No 153,目前有寄信的都有在 1000 名內😉

本週的分享就到這邊,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內容有幫助,能請你幫忙轉寄給親人或朋友,請他們訂閱我的電子報嗎?我會相當感激的!

我們下週見!

 

Love and care,
Shos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