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個禮拜好嗎?
我除了完成一個商業合作(也會是今年最後一個)以外,最值得紀念的,就是終於讓停更三次的 Podcast 復活了😭
為此我還請好朋友開的設計公司,幫我連主頻道一起設計了一套新的品牌識別,希望能給大家有一個更統一且完整的感受。
這是主頻道的 logo:
而這個是 Podcast 的:
另外還請他們先設計了一些周邊,像是「你很棒,放輕鬆,別太逼自己了」的 T-shirt。希望之後可以穿著錄節目😆
說真的,目前台灣 Podcast 的收聽人口依舊不算太多,變現的方法還是很有限,製作一集深入訪談的節目花的時間是相當巨大的,為什麼我還要堅持下去呢?
這就要從 2019 年年底開始講起(天啊竟然五年前了!)
我開始做 Podcast 的那一年
我以為會那年會是我事業大突破的一年。
我和當時做英語系國家入境旅遊最強的旅行社:My Taiwan Tour 談好了合作、開發好外國人一定愛死的自行車旅遊路線。
還跟樂活自行車協會一起帶交通部的長官單車環島,幫 2021 的台灣自行車旅遊年熱身,還跟時任交通部長林佳龍合照,也跟觀光局的長官們打好了關係。
而最令我振奮的,當然是把我的偶像 Dan Mace 給找來,拍了一部有夠熱血的影片向他的粉絲介紹台灣。之後我也跟幾家公關公司簽好合作備忘錄,準備好好地把台灣推向全世界。
萬事皆備,只欠東風。但東風沒來,卻來了疫情。
結果 2019 年才剛和朋友合租下來,花了好一番工夫才整理好,準備當成腳踏車旅行推廣基地的工作室,就這麼閒置下來了。
那怎麼辦呢?只好來錄 Podcast 吧。
那時候台灣的 Podcast 市場剛剛開始起飛,沒記錯的話,《百靈果》是當時最多人聽的節目,隔年《股癌》、《台灣通勤第一品牌》上線,這三檔稱為「三本柱」的節目,揭開了稱為台灣 Podcast 元年的 2020 年。
但我自己開始接觸 Podcast 的時間還要再更早,大概是從 2015 年開始,那時候會聽一些 NPR 的節目,除了聽一些音樂電台以外,Guy Raz 的 “How I Built This” 是我的最愛。
每次聽他訪問一些創業家的故事,都讓我感覺有為者亦若是啊,給了當時也在嘗試創業的我很多啟發。
再來當然就是影響我最深的 “Tim Ferriss Show” 以及 “Rich Roll Podcast”,他們的深入訪談動不動就會錄個超過兩小時,那時候我心裡想:這真的太屌了,我以後也要來做一個!
拖了我半年才上傳了第一集
這個念頭在我心裡種下後,跟經營 YouTube 頻道一樣,慢慢的發芽著,後來在疫情發生後,我覺得此時不幹更待何時!
但有極嚴重完美主義的我,沒有把網路上所有「如何做好一檔 Podcast」的方法全看過,器材全買齊,怎麼可能輕易開始呢?
於是我一下子就決定以當時國外正開始流行的 “video podcast” 為目標,用三台相機同時錄影,之後就可以在 YouTube 頻道和 Podcast 平台兩邊都上架,做一次工就同時可以經營兩個平台,多好啊?
但事情不是我想像中的這麼簡單。
我還記得第一集節目邀請到的是我的好朋友藍白拖(節目名稱就是他幫我想的),我一個人操作三台相機加上錄音介面,甚至還有個電動滑軌在那邊動來動去。
整個訪談下來我都處於超緊張的狀態,第一次訪問來賓就算了,還要擔心器材們到底有沒有正常運作。
錄完之後是另一個噩夢的開始,我要處理回音和雜音都相當嚴重的音檔,以及三個鏡位的影像檔。
我還花了大錢去買了 Izotope 的專業音檔修復軟體,再上網到處找資料學習要怎麼操作,好不容易才把音檔弄到稍微能聽,多鏡位影像檔的剪輯也花了我好一番功夫。
我弄了三個多月才把整集節目剪好,然後又多錄了幾集存檔才讓節目正式上線,那是 2020 年的 2 月 29 號。
於是我在疫情壟罩全世界、但台灣還守得很成功的 2020 年,維持了一年多的周更,就連那年女兒出生那一陣子我還是持續上傳。
但 Podcast 的變現是遙遙無期,我這種形式的內容既費功,成長又緩慢,在短期根本沒有賺錢的可能。
本來預期會因為帶團而賺進來的收入沒著落,女兒又剛出生,我先借了第一筆一百萬的紓困貸款。
但花錢的速度實在太快,幸好福哥當時硬是要我生出一堂教拍片的線上課,我開了兩個梯次,才又稍微止了點血,但仍然是杯水車薪。
隔年我的另一位貴人,我在華碩的前同事 Joanne 介紹了 Intel 的職缺給我,我趕緊面試進去,後來又用這張名片借了一筆兩百多萬的信貸,這才讓我稍微能夠喘口氣。
現在回想起來,那是一段身心和都不斷持續探底的黑暗日子。
為什麼這麼堅持?
2021 年這間本來以為會讓我起飛的工作室,因為都更被拆了,於是我的 Podcast 停了好一陣子,後來在不同的小樹屋流連了好一陣子,又因為工作太忙又停了,這是第三次重啟了。
其實以我現在 YouTube 頻道的成長性,我大可以把時間和資源全部投在上面就好,但一有餘裕,把這檔 Podcast 節目做好還是我心裡最想做的事情。
原因之一,就是我從訪談這些「不正常人類」得到的收穫實在太大了。
我還記得訪問龔建嘉那天,內心的熱血和他相互感應,聊到差點自燃起來;訪問林怡辰老師那天,結束後我一點也不累,只感到法喜充滿,更加深了我持續創作的信心。
還有我在我爸爸過世才一個月之後,我扛著幾十公斤的器材,到朱為民醫師的家裡,和他聊聊安寧緩和醫療,以及我陪爸爸走向善終的過程。
幾乎每一場訪談,我都是用盡全力去做功課,然後用盡全力去和來賓對談,我無比重視每一次的交流,因為我始終認為這就是日本人說的「一期一會」。
我和來賓都花了人生最寶貴的時間,在交流彼此的人生。
原因之二,是我收到太多的訊息和來信,說這個節目也幫到了他們。
就如同節目的開場講的:每集節目我都會邀請到一位不太正常的來賓,有的是行為舉止怪異,有的是從事的工作很奇特,更多的是,他們人生的選擇很不尋常。
我希望從他們身上學到些東西,看看在這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以外,還會有什麼其他的可能性。
我覺得台灣的教育體制教給孩子的價值觀真的太單一了,人生明明就這麼好玩,有這麼多事情可以做,我希望把這些奇怪的人身上的神奇故事講給大家聽。
原因之三,是我想要強迫內向的我和更多人連結。每當我感到我跟這個世界萬物是連結在一起的時候,我總是能感受到我的靈性是被照顧到的。
以上這三個原因,真的是再多錢都買不到的,所以我會持續做下去,做到我覺得「夠了」那天為止。
當然,如果這個節目有做起來,能接到商務合作,我就可以雇用一位製作人,讓我能夠更順利地繼續做下去,那就太好了。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能否請你用你習慣收聽 Podcast 的平台,訂閱、收聽、分享、五星推爆,助我一臂之力,好嗎🥰
連結如下:
Apple Podcast https://shosho.cc/applepodcast
Spotify https://shosho.cc/spotify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abnormal-human-research
—
本周的分享就到這邊,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內容有幫助,能請你幫忙轉寄給親人或朋友,請他們訂閱我的電子報嗎?我會相當感激的!
我們下周見!
Love and care,
Shos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