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個禮拜過得好嗎?
我過得相當充實,久違的高專注時間達成率破 100%,為了讓明年要出的新書的內容更札實,我又噴了一千五買了一本原文教科書來看。
現在整天就是過著讀書,思考,輸出,不斷重複的日子。感覺真的超棒的。
說到讀書,這個周末師大在職專班開課了,拿到學生證的那一刻還蠻開心的,但我腦子第一個冒出來的念頭竟然是:
「是不是很多地方都可以適用學生價或買學生票啊🤣」
晚餐去師大夜市買東西時,馬上就買了一杯折 5 塊的迷克夏,超爽的。
但因為是隔周上課的關係,星期六要上課到晚上十點,真的很拚啊。尤其最近在跑馬拉松課表,一定得早起。
我星期天早上有個 10k 的測試,所以我星期六晚上一下課就直奔 YouBike,從師大走河濱車道騎回新店。
過程盡量不重踩,把心率維持在 120 左右,到了新店高中花了 28 分鐘(沒被扣到錢,爽),均速 16.5km/h。
到家時老婆剛把女兒哄睡,我火速洗完澡,靜坐 20 分鐘後直接躺平,這時候也快 11 點半了。
隔天早上五點半起床,先喝水、量 HRV+血壓,做完 26 分鐘的熱身,把腸道稍微排空,要出門的時候往外一看,太陽已經超大了。
只好回頭裝了一小瓶水,準備 5k 的時候稍微補一下,避免水分流失過多影響成績。
沒想到速度還是沒有控制好,加上溫度實在太高,才 6 點左右體感溫度應該就破 30 度,跑完 5k 我就整個沒力了。
以前的我還會想硬撐一下,但是想到教練的提醒,以及上週分享的《我可能錯了》作者對自己身體的對話,我決定直接停下來,別太逼自己了。
慢慢走回家,沖澡、收操、打了杯藍莓乳清蛋白當早餐,本來還想騎 YouBike 去學校上早上八點半的課,但怕體力不繼還是改騎機車。
結果下午到家的時候整個人累癱了,和老婆女兒吃完午餐就躺了一個小時,到現在人一直都提不起勁來😅
你會不會覺得很奇怪,我幹嘛要這樣操自己,天氣這麼熱還騎腳踏車去上課,有病嗎。
其實我這幾天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人類不該把甚麼任務外包給科技?」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但過度依賴科技的下場是?
舉交通工具來說吧,蒸汽機、以及後來的燃油引擎的發明,大大的加速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能被運送的貨物數量和距離大幅增加,我們也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移動更長的距離。
於是「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這四件事情,因為交通工具和基礎設施的發展而變成可能。
但如果它方便到取代了人類最基本的身體活動,那就會出問題了。
大家應該都有認識到巷口的便利商店買東西都不願意走路,一定要騎機車的朋友吧。
這就是把「走路」這個功能外包給機車了。如果成了習慣,我們的腳就會認為它不被需要了,於是肌少症、骨質疏鬆症就會發生。
我前幾天買了目前 Amazon 暢銷第一名,Casey Means 的 “GOOD ENERGY”,看得津津有味。
她是 Levels 這個利用 CGM 來給使用者健康生活型態引導,增進代謝健康的新創公司的共同創辦人。
她的經歷跟 Peter Attia 有點像,是史丹佛醫學院畢業的頂尖外科醫生,在執業的過程中,發現高度分工,只治療「症狀」而不去根除「病因」的醫療 2.0 出了大問題。
其實人們各式各樣的疾病和慢性病,不管是肥胖、癌症、或是自體免疫疾病,表面上看起來是某個器官或組織出問題,但追根究柢,都是細胞層面的粒線體功能失調,導致組織無法正常代謝營養素而產生能量。
其中一個導致這個現象的罪魁禍首,就是無所不在的,美味又高能量密度的超加工食品。
超加工食品的出現,的確讓很多現代人免於食物的匱乏,我們再也不用像幾百年前的人類,要擔心食物的採集和保存。
但也是這樣,我們再也不用付出勞動去獲取食物,不用花功夫烹飪食物,也不需要使勁咀嚼,我們把這些事情都外包給食品工廠或速食店,於是就會不小心攝取過多的熱量,傷害到我們的細胞。
我之前開玩笑,搞不好人類最後會變成像是忍者龜那個反派「克朗」一樣,只剩下一顆腦袋,必須要裝在機器裡面才能行動。
結果 AI 出現了,我看到越來越多人選擇把大腦的核心工作:「閱讀」、「思考」、「創作」等外包給電腦。
大家都在分享怎麼把一堆內容丟給 AI,然後快速生成一堆內容,說這可以大大提高生產力,讓事業一飛衝天。
對於這點我持高度懷疑。
就算是真的,我們也覺得大腦的工作是可以外包出去的,那人類最後會不會連克朗都不如了啊?
我絕對不是那種反科技的盧德分子,我對所有的新科技都抱持著開放的態度,只是變得越來越謹慎而已。我只會選擇把重複、枯燥、不屬於我核心能力的事情外包出去。
所以雖然捷運很方便,坐計程車更爽,坐電梯真的很舒服,但一有機會我還是會騎腳踏車,只要有樓梯我絕對不坐電梯,我對肢體活動的「外包」是有界限的。
那把「育兒」這件事情外包出去呢
把育兒這件無敵重要的事情外包給 3C,應該是很多爸媽會採取的策略吧?從以前的電視、電玩,到現在的平板、手機。
我和老婆是在完全沒有後援且負債的狀態下,一邊創業一邊帶小孩,所以我們完全能同理養小孩是一件多難的事。
但有一件事情我絕對堅持,之前已經多次分享過了,我絕對不會讓我女兒太早接觸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
許多父母對手機對孩子的大腦到底做了甚麼,可能不太清楚,我也一直沒有機會來好好講這個主題,而我本周要分享的暢銷書就把整件事情講得超清楚。
這本書是我之前提過的,社會心理學家 Jonathan Haidt 的 “The Anxious Generation”。
聽說這本書已經在美國的學校、老師、家長間賣瘋了,引起了相當大的討論。講的就是手機+社群媒體對孩子們到底造成了甚麼危害。
我之前曾經分享了一集美國一場把五大社群媒體 CEO 叫來問話的聽證會,結果引來一堆酸民的攻擊,影片還被黃標。
這本書是最完整而且有力的指控。
我很少看一本書看到背脊發涼的,一邊看一邊罵髒話:「X,這根本就是亂搞嘛!」
我認為每位老師跟家長一定、一定、一定要讀這本書,買到版權的大塊文化年底才會出版,但我覺得真的不能等,越早讓大家知道,就越能盡早展開行動。
如果到時候又被酸民圍攻,再請大家來幫我說話吧😅
—
本周的分享就到這邊,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內容有幫助,能請你幫忙分享給親人或朋友嗎?請他們訂閱我的電子報嗎。我會相當感激的!
網址是:https://shosho.tw/free
我們下周見!
Love and care,
Shos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