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free

你對自己說的故事是甚麼?要怎麼打造一個新的自己?

你上週過得好嗎?

上個禮拜我工作狀態不太好,心情有點低落,可能自己給自己排太多事情了吧,有些還是有截止日期的,

每件事情的阿抗都來踹我一腳,我就整個沒力了🤣

這又稍稍勾起了我以前一些不好的回憶。

我今年即將滿 46 歲了,其實一直到我 40 歲左右,我都覺得我是個「沒有紀律、沒辦法持之以恆」的人。

不只是念書沒紀律(我被退學過,大一念了三次),工作也都待不久就想換,就連自己下定決心要做的事情,像是寫日記、經營部落格等等,也都一直半途而廢。

就連今年決定要重啟第二次的 Podcast,又因為事情太多而停更了😭

每次一出現這種挫敗,我就會開始責怪自己,和阿抗一起把自己扁得動彈不得。

但這幾年因為對自己的探索,自己也做了許多冒險和嘗試,我才慢慢地把這些對自己的「信念」給一個一個扭轉過來。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我在下個月要分享的一本新書:《執行長日記》裡面寫到的,破除舊有信念,建立關於自己的新故事的方法。

別去否定舊有信念,要用新證據取代

這本書的作者 Steven Bartlett 是一位英國創業家,今年才剛滿 31 歲,

他在一個貧困又受到忽視的弱勢家庭長大,加上自己是黑皮膚,從小就受到各種歧視,

但他連大學都沒念完,就在 22 歲創辦了一間相當成功的社群媒體行銷公司 Social Chain,接著又陸續創了好幾個業,目前身價接近 40 億台幣。

他在他的 Podcast “The Diary of a CEO” 中,訪問過幾百位來自全世界的成功人士,

而這本書就是他綜合了訪談中學到的東西,加上自己的經驗,歸納出來對於事業以及人生的 33 條法則。

他曾經說過,自己從小就一直背負著「不足」以及「羞恥」這兩個信念,而這也驅使他走到現在,但他自己也知道這是不健康的。

於是他請教倫敦大學神經科學教授 Tali Sharot:「如何改變自己或他人的信念?」

教授說,大腦會不斷比較新證據與腦內儲存的現有證據,那個強就相信它。

所以如果我告訴你, 我看到了一頭粉紅大象在天空飛翔,你的大腦會將這個新證據與既有的證據(你腦子裡認知的大象)進行比較,然後馬上就會說我在胡說八道。

但如果我是告訴一個三歲孩子,他們很可能就會相信。

所以 Sharot 教授主張,新證據能否改變既定信念,取決於下列四項因素:

  1. 個人既有的證據。
  2. 他們對既有證據的信心多寡。
  3. 新證據。
  4. 他們對新證據的信心多寡

不過有一個例外,就是新證據正好是你想要的時候,你會傾向改變舊有信念。

2011 年有個研究,受試者被告知:「其實別人認為你比自己想像得有魅力」,受試者就都很開心地接受了🤣

所以 Sharot 教授指出,不要試圖破除某人現有的信念,反之要專心植入新的證據,讓正面的新證據慢慢把舊的取代掉。

以我的經驗來說,我覺得自己「沒辦法持之以恆」的這個信念,就被我這十年來一直堅持運動的「新證據」給打破了。

這次的 Podcast 停更我就沒有給自己太多責難,因為我知道我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聚焦,先脫離生存狀態,

等明年比較有餘裕了,再把節目以更新、更好的面貌復出。(要跟自己講三遍:放輕鬆、別太逼自己了)

打造更強大的自我故事

美國的西點軍校以嚴格著稱,入學新訓包含了一連串密集的魔鬼訓練,名為「野獸營」(Beast Barracks)。

根據研究人員指出,這些訓練是「經過精心設計,主要是為了測試學員的心智能力極限」。

是「心智能力」,而不是耐力、智力、體力和運動能力等。

許多研究一再顯示,你的自我故事以及所擁有的「心理韌性」,對於達成事業和生活目標關鍵重大。

作者 Steven Bartlett 說,他讀到這些研究的時候,覺得這實在太棒了。

我們沒辦法改變自己身體的狀態或與生俱來的能力,但卻能透過很多方法努力發展自我故事。

他說他跟他聰明絕頂的哥哥比較來,自己的智商在整個群體只能算中等,但是他有個超能力,他超級相信自己。

他對自己說,他是與眾不同的,本來就不適合在體制內學習,只要找到自己適合的土壤,他一定會猛爆式成長。

他對這個故事深信不疑。

他 10 歲就在街上做生意,不斷累積他的街頭智慧和成功的證據,於是當他上了大學的第一堂課,他馬上知道再上下去只是浪費時間,

於是他果斷輟學,馬上開始自己的創業,過沒幾年就大獲成功。

他把這個循環歸納成四個階段:

我們對自我的信念形塑了自身的想法和感受;而我們的想法和感受決定了我們的行動;我們的行動則創造了關於自己的證據;而這些證據又會強化我們的自我故事。

所以要創造一個有關自己的新故事,就必須要有新的證據,要創造新的證據,就必須改變自己的行為。

行為不需要很大,可以只是 baby step。

如果要養成運動習慣,終極目標就是把「規律運動者」寫進自己的故事,這時候千萬別一下子就要自己一週五天早上六點出門運動,那一定一下子就失敗了,

可以先從一個禮拜三天,邊追劇邊在原地超慢跑就好。

如果還是覺得有點吃力,那就一個禮拜三天走路超過 5000 步也可以,重點是讓自己對「動起來」這件事情有正面的想法和感受。

而行動後帶來的新證據,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形塑成我們的新故事,讓我們認為自己是一個「規律運動者」。

新故事建立起來後,再把運動強度慢慢增加,這個新的習慣就會越來越不容易荒廢。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用這個故事,再繼續去寫下其他可以為生命帶來價值的新故事。

看到這裡的你,想為自己寫下甚麼新故事呢?今年還有一半,現在開始還來得及喔。

對了,不曉得大家有看過我上周發布的影片《慷慨的感染力》嗎?

我決定拿這支影片去投稿走鐘獎,包括年度影片、年度創作者等。

如果可以的話,能否請你幫我多分享,一方面讓慷慨的力量能傳出去,另一方面也幫我讓影片的數據漂亮一點,得獎的機率或許會比較高?

本周的分享就到這邊,如果你覺得有幫助,能請你幫忙分享給親人或朋友嗎?我會相當感激的!

網址是: https://shosho.tw/free

我們下周見!

Love and care,
Shos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