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經驗,聽到某一首歌,會馬上讓你回到生命中某個深刻的時段?以我當例子,聽到草蜢的半點心,會讓我回想起小學時那段青澀的初戀,聽到不甘心不放手,會帶我到被中央大學退學時,從中壢開回台中的那班火車上。
這些歌曲,就好像一把能夠開啟時間寶盒的鑰匙一樣,如果不小心打開,散落一地的回憶,常常會讓我收拾好久。
有一些人的音樂更特別,你可能從小聽到大,於是它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每當心情煩悶的時候,你會想聽聽這些曲子,它會帶你回到最真實的自己。
對我來說,張雨生就是其中一個,從小學的天天想你、我的未來不是夢,到中學的帶我去月球、一天到晚游泳的魚,最後是大學時的口是心非,他的歌跨越了我整個學生時期,他中後期的創作專輯:帶我去月球、卡拉ok 台北 我、兩伊戰爭、口是心非等,我到現在還常常拿出來聽,而且聽起來一點都不過時。
除了張雨生之外,就是 The Beatles 了。其實我不是從小就耳濡目染的搖滾迷,是大學才開始認真聽 Beatles 的,而且還是從孫燕姿翻唱的<Hey Jude>開始,才發現怎麼之前這麼多耳熟能詳的歌都是他們唱的。
找來他們最早的專輯開始聽,一開始超不習慣的,這是什麼古代的錄音和曲風啊,歌詞一點深度都沒有,淨是唱些我要牽牽你的小手,你要愛我啊因為我很愛你這種無腦歌詞。
雖然歌詞沒啥深度,但是聽久了,覺得旋律真的蠻琅琅上口的,再聽到後面的專輯,哇,編曲越來越豐富,概念越來越完整,歌詞越來越有想法。他們幾乎每年都要出一張專輯,但每張都有驚人的進步,從剛出道一直到解散的這十來年,他們就以這樣高速的成長,席捲全球,成為搖滾音樂史上的傳奇。
大學迷上 Beatles 之後(另外還迷上 Astor Piazzolla ),他們的音樂就一直佔據在我的電腦和iPod裡面,走到哪裡聽到哪裡。尤其是我派駐印度後,只要回到宿舍,第一件事情一定就是開他們的歌來聽,他們的音樂支撐了我,讓我在印度能一個人撐這麼久。
記得那時有個叫 Michael 的美國人,他背著一把從瓦拉納西弄到的西塔琴(Sitar),要來加爾各達拜師學藝,所以來我宿舍 Couchsurfing 。他剛進門不久,我放了 <Good Day Sunshine> 這首歌,他聽了馬上說:「喔,老天!謝謝你放這首歌!」然後手指就在桌上作勢彈起間奏的鋼琴,那時我知道我們一定會變成好朋友。
他是德州來的,家住奧絲丁,本來就有在玩 Band,自己是吉他手兼主唱,他的夢想是和他的團一起巡迴美國演出。他在我家住了一個多禮拜,要去上課時,我就請我那時的專屬司機載我們去,然後我在一邊旁聽。
有天我們聽到 Beatles 的一首歌叫做 <Norwigien Wood>,裡面的伴奏就是用西塔琴彈的,我很興奮地說,不如我們來練練看吧!他把琴拿出來,調整好姿勢,我上網找到吉他和弦,音樂放下去,開始跟著練習彈。
練了一陣子後,我覺得差不多熟了,可以配配看了,於是我把音樂關掉,和他練了一陣子,完全搭不起來, Michael 的音感和節拍完全不行。我心裡 OS :你可能要好好評估一下巡迴美國這個夢想……

各國來的沙發衝浪客在我家玩

和 Michael 吃路邊攤
還有一次也很深刻,在華碩派駐印度時,我一直為感情所苦(空窗邁入第六年),那時我人在孟加拉參加一場產品發表會,情緒陷入低潮,耳機傳來<Across The Universe>這首歌,我突然被雷打到,那感覺有如神啟,歌詞一直唱著:「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world,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world……」
我心想,對啊,我的世界是多麼豐富精采,遲早會有人發現,然後走進來一起分享的。(結果之後又空窗了三年)
後來騎車環遊世界時,保羅爺爺也出了張新專輯<New>,我也找來 George Harrison 單飛之後的第一張專輯:<All thing must pass>,裡面最有名的一首歌是<My Sweet Lord>,走絲路的時候,我就反覆地聽這兩張專輯。
我這趟旅程,少數幾個一開始就設定要去的地方,其中一個是倫敦的 Abbey Road ,我花了一個下午,就是要拍一張騎腳踏車走那條斑馬線的照片,再來就是 Beatles 的故鄉──利物浦了。我在利物浦的 Beatles Story 博物館哭到變成豬頭,然後在 Mathew Street ,他們曾表演292場的 Cavern Club 前面,在 John Lennon 的雕像旁邊,唱了<Imagine>這首歌,也找到了我這趟旅程的大祕寶。

花了一下午才拍到這張照片

Penny Lane

Strawberry Field

約翰藍儂在 Imagine MV 裡面的房間

加入我們,這世界就會合而為一

在約翰藍儂旁邊唱 Imagine
前面講那麼多,就是要鋪陳 Beatles 在我的生命中佔有多大的份量啦!
派駐在深圳時,「復刻版披頭四(Bootleg Beatles)」到香港開唱,二話不說買了票和幾個朋友去看,雖然他們真的模仿得維妙維肖,我們也把演唱會當成 KTV 唱得很爽,但假的就是假的,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於是當保羅爺爺的「Out There Tour」在 2013 年公布要在日本舉辦時,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內心的興奮,手刀買了 2014 年 5 月的票,然後早早飛過去恭候神蹟,演唱會當天,我抱持著朝聖者的心情前往會場,就差點沒有用三步一跪的方式過去了。
到了會場時,發現有工作人員拿著擴音器,不斷喊著我聽不懂的話,然後人潮是往會場的反方向離開,我一臉狐疑,到了現場看到公告,才知道保羅爺爺病了,今天的演唱會取消,明天的還要看情況。
這輩子最讓我大受打擊的事情,除了被退學以外,大概就是這次了。我呆在原地,行動不能,在旁邊收得到 wifi 的便利商店,不斷刷新網頁,期待看到奇蹟發生,等到終於接受現實,恢復行動能力,已經是一小時之後的事了。
我如行屍走肉般回到旅舍,為了讓自己心情好一點,去吃了東京炸豬排第一名:成藏,真的蠻好吃的,但還是無法讓我心情有一丁點好轉。保羅爺爺的這場東京演唱會一下子延期到2015年,那時候我已經在非洲大陸上了。

年輕時的 Beatles

比伯軍曹寂寞芳心俱樂部

維妙維肖的約翰藍儂

2014年無緣的保羅爺爺
沒想到他 2016 年又展開新的「One on One Tour」!那時我就一直祈禱,拜託再來日本再來日本……結果他真的宣布要來了!!!這次更誇張,買票還要用抽的,我對日文訂票網站實在沒輒,一開始沒有信用卡選項,我抽到了也沒辦法付款,急得要死。
抽到第四輪時突然可以用信用卡了!?雖然不懂為啥,還是趕緊輸入我的卡號,結果順利抽中 4/27 號的票(好像沒有很難買嘛),網站馬上就從我信用卡收了票款,然後給我一組可以在日本 7-11 取票的序號。這時候時間是一月底,接下來緊接著是過年、蜜月、忙創業的事情,演唱會就被我丟到腦後。
說真的,過去一年的壓力不是普通的大,在三年沒收入的狀況下創業,而且是做一些短期之內不會有成效,更不會有收入的事情,彷彿是走進暗無天日的迷宮裡,不知道能不能在餓死前找到出口,讓我陷入空前的焦慮。這跟以前在公司上班,做好老闆交代的事情,就可以爽爽領錢的日子,困難了不知道多少倍。
情緒不穩,自我懷疑,腦子無時無刻不在想出路,然後再自己推翻;一直說服自己一定能辦到,然後又不斷被焦慮擊垮;不斷逼自己學新東西,又覺得時間有限,好像怎麼學都學不夠;不斷逼自己走出去,有時又低落到只想躲在家裡,甚至躺在床上動都不想動……
一直拖到三月中,我才要開始找機票,這時候幾乎找不到便宜的了,尤其回程遇到日本黃金週,票價更是狂飆,後來運氣不錯,無意間查到酷航 26 號去 28 號回的只要 5500,二話不說訂下去。機票確定後,在 Booking.com 上訂了一間在兩國站附近的青年旅舍 Anne Hostel Yokozuna ,一晚才1800羊,超便宜。最近訂青年旅舍都上 booking.com 了,不用訂金就是爽。
訂完這些之後,我又繼續忙我的去了,為了讓自己的心靈能更加穩定強大,我還和老婆一起去報名了禪修班,學習打坐,這對腦子一直處於高速運轉(亂轉)的我,是個相當大的挑戰和修煉,但我相信它一定會對我有幫助。
到了出發的前一天,我才開始計畫空檔要去吃什麼,上 Tabelog 查了幾家東京排名前幾名的拉麵和豬排飯,隨便帶幾件衣服,帶著吃飯的家當(筆電和相機),背了個小背包,就出發了。
本來一點都沒有玩樂的心情,是抱持著「既然買了票就去看看」的心態出發的,卻沒想到這場演唱會竟然如此的深刻難忘。
下集: